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云南正以“数字赋能”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从高原农业的“数智耕种”到文旅产业的“云端蝶变”,再到教育领域的“智能变革”数字技术正深度融入云南经济社会的毛细血管,绘就一幅“数字云岭”的壮丽画卷。
高原农业:数字技术重塑“耕耘基因”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正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智慧体系。
在保山潞江坝的咖啡基地,800亩咖啡园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结合AI算法生成精准灌溉方案,使咖啡树生长周期从3-5年缩短至1年,亩产提升21.09%,精品率从68%跃升至90%。“过去靠天吃饭,现在靠‘数’吃饭。”隆阳区潞江坝潞山云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江春的感慨,道出了数字技术对传统农业的颠覆性变革。
在临沧凤庆的茶园,区块链溯源技术为每一片茶叶赋予“数字身份证”。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出厂,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茶叶的“一生旅程”,包括种植地块、加工工艺、质检报告等信息。凤庆凤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贵景说:“过去,我们往往依赖于‘看茶制茶,看天制茶’。如今,我们借助数字化手段,获取基地环境、加工环节仓储温湿度等基础数据,有利于稳定茶叶品质。”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凤宁茶业整合200公里外茶园的实时数据,实现远程监控与智能决策,推动滇红茶从“地理标志”向“国家品牌”跨越。
玉溪禾韵园艺产业有限公司通过AI育种模型筛选180个进口花卉品种,构建数字化档案,结合水肥系统精准配比,使玫瑰亩产效益提升15%。其“数字花田”保险产品已帮助花农获得低息贷款,形成“数据—金融—产业”的闭环生态。作为云南省数字农场的标杆,公司仅用5年时间,便将传统花田蜕变为标准化的数字农场,赋予每一枝玫瑰从种植到销售全流程的“数字基因”。“如何发展未来农业的答案,就藏在泥土与代码交融的深处。”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飞雪梅笃定道。
文旅融合:数字科技激活“诗与远方”
云南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场景创新”为突破口,打造沉浸式、个性化旅游体验。
数智守护千年古城。在丽江古城,云南联通依托5G、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打造丽江古城可视化运行管理平台,通过智慧灯杆、IP网络广播、大屏以及虚拟人等多样化手段,实现包括遗产保护、态势感知、景区管理、社区网格治理等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此外,覆盖古城区11个乡镇(街道)、65个村、316个自然村小组的应急广播体系,与应急、气象、水务、交通、林草、卫生等重点领域业务紧密连接,让千年古城在数字化守护下,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提升了管理效率,还增强了游客体验。
面对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的管理挑战,大理州鹤庆县新华银器小镇5G+智慧文旅数字孪生平台应运而生。依托中国电信AI、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构建起“1+5+N”平台架构,包含了1个“银器小镇”智慧化指挥中心,管控平台、应急平台、运维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组成的景区智慧化综合平台,以及智慧厕所、智慧安防、5G转WIFI、智慧消防、智慧停车等27项信息化应用。平台的投入使用,显著提高了小镇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以智能安防系统为例,其已实现了整个新华银都、新华银匠村的全覆盖。不仅能精准控制出入小镇的人员数量,还可借助人脸识别系统避免黑导游、在逃人员进入新华银器村,保障游客游玩过程中的财产安全。
教育变革:智能技术培育“未来人才”
数字技术正重构云南教育生态,推动“教—学—评”全流程智能化。
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以数智赋能破解边疆医学教育痛点,通过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临床病例AI库”及配套智能体系,构建起“教—学—评”智能闭环系统,推动医学教育从“经验传递”向“数据驱动”深度转型。在特色资源建设上,课程思政案例库深挖行业精神内核,从法医发展重大事件、先进人物中提炼50个核心思政元素,涵盖“敬畏生命”职业素养等维度,通过知识图谱标注实现思政点与专业内容精准关联。临床病例AI库则依托大数据模型自主研发6个虚拟仿真临床病例,结合引入的国际权威机构案例资源,形成覆盖多学科的数字化病例体系。
在基础教育领域,为破解广大家长的“入学难、入学烦”这一“心头病”,姚安县政务服务局和县教育体育局从2024年开始以教育入学“一件事”为突破口,通过数字化赋能、流程再造和跨部门协同,有效实现了一个平台招生,全程无纸化申报。家长只需通过登录“办事通”APP或云南省政务服务网,就能将选校、报名、提交材料等入学事项整合为“一件事”,4至8分钟即可“一键式”完成入学申报。家长提交的入学信息将在5天内通过平台在线自动审核,校验结果最快3秒即可反馈,正常反馈在1至5分钟。招生入学原有10余个办事环节,在家长端压减为2个,在工作人员端压减为3个,真正做到了“减环节”。
从田间地头的传感器到古城街巷的智慧灯杆,从实验室的虚拟仿真系统到家长手机里的入学申报平台,数字技术正为云南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云”动力。如今的云南,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更凭借数字赋能绘就了产业升级的新图景。
云新闻记者 赵丽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