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蒙自真是文化宝藏之地
在蒙自,茶余饭后或是节假日小聚,到剧院听一场音乐会、到博物馆看一场展览、到书店参加一场读书活动,已成为当地市民们的一种生活常态。近年来,蒙自在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上持续发力,通过多维度多举措,让文明之花蓬勃绽放。
多元公共文化空间受市民追捧
走进蒙自的大街小巷,一个个精心打造的公共文化空间如璀璨明珠般镶嵌其中。西南联大曾在蒙自办学,为蒙自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源。蒙自市持续深入挖掘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内涵,依托南湖周边资源和已形成的西南联大蒙自分校、蒙自海关、军事博物馆、望云博物馆、王家宅院为主的泛博物馆群,放大西南联大蒙自分校、东大街西南联大历史文化街区、西南联大先锋书店等文化优势,释放空间红利。西南联大蒙自先锋书店荣获2023年云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百佳公共文化空间”等奖项,成为各地游客到蒙的必打卡地。
红河州博物馆转变思路,让文博资源流动起来,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今年,该馆将博物馆精心策划、制作成流动展板的形式先后深入蒙自市银河小学、绿茵社区等地开展展览,还组织开展捐赠文化书籍等活动,把历史文化与科普教育巧妙结合,让历史文化深入人心。“蒙自时光机•百年光影记忆”等具有特色和亮点的专题展览,吸引群众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人文之美。
多彩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蒙自市观澜街道复兴社区开展“情暖夕阳红·扬帆再起航”老年广场舞活动
蒙自市围绕“我们的节日”举办“龙行蒙自”春节群众游演、首届蒙自南湖诗歌节等文化艺术活动、赛事共122项267场次,开展“戏曲进乡村”等各类文化惠民演出220余场次,让观众沉浸在歌的海洋和舞的世界中,深刻感受到了蒙自文化的魅力。
蒙自市文化馆演员吴建忠在参加了红河州2024年第三届群众文化“白鹇奖”文艺汇演后表示:“能和这么多兄弟民族同台竞技,我感觉非常荣幸和骄傲,我想尽力把我们蒙自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融合发展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首届蒙自南湖诗歌节暨“诗与蒙自·无问西东”系列主题活动在蒙自举行
蒙自市历来高度重视擦亮红色地标、赓续红色血脉,将本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需求相融合,彰显出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红色话剧《寻找艾思奇》、交响组曲《西南联大回响》等经典剧目走进蒙自,用红色养分浇灌蒙自“信仰之花”;蒙自本土创作的《烽火查尼皮》《云岭薪火》《查尼皮的马灯》等优秀文艺作品深受大众喜爱。“红色故事进校园”“红色小蜜蜂讲解”“红色展览进校园”等活动,对全市各类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推进了红色文化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彰显了蒙自红河文化特色。
文化润泽提升城市品质形象
蒙自市持续开展“茶言阅色”茶文化进校园、“小桔灯”亲子阅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活动,让未成年人阅读、亲子阅读成为树立家庭文明、社会文明新风的良好载体。银河小学学生周祉攸在参加了“小桔灯”亲子阅读活动后说道:“我和妈妈向大家分享了红色经典故事《永远的9岁》,通过阅读,让我增进了知识,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
在蒙自南湖公园内,具有“最美阅读空间”的西南联大先锋书店内,时常举办学术命题研讨会、氛围轻松的文学沙龙、新书分享会等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参与。历史教师张涛麟在参加了“灿于西南,耀于星辰:作家岳南西南联大主题分享会”后表示,蒙自的文化氛围太好了,我专程从周边城市过来的,大家能够互相探讨,有很多的互动。希望蒙自能够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
西南联大蒙自先锋书店
多维度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的举措,在蒙自结出了累累文明硕果。如今,市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明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街道更加整洁干净,交通更加有序畅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作者 张艳娥 彭雷 苗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