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消费第一城”的“世界级”进阶之路
重庆市九龙坡万象城购物中心内,来自新加坡的游客张女士,通过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购买了一件高端服饰。
“重庆的购物体验超乎想象,品牌齐全、服务便捷,完全不输任何国际大都市。”她展示手中的购物袋,语气里满是惊喜。
十几公里外的解放碑山城宝地文创购物城内,收银员接过法国游客皮埃尔的银行卡,熟练拿出移动POS机操作支付。“买几样小东西也能刷卡,非常方便!”皮埃尔感叹。
两个跨越国界的消费场景,正是重庆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生动缩影。
2025年上半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300.37亿元,同比增长4.5%,总量超越上海,成为新的“消费第一城”。
从“消费第一城”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背后,是重庆以场景、供给、环境协同向 “新”,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阶之路。
01
场景创新
多元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
“白天看江景,晚上玩‘冰感’,这条滨江路太会了!”今年暑期,市民李女士带着孩子在南滨路打卡“2025不夜南滨生活节”,8公里长的滨江带被创意改造为“南冰路”,孩子们踩着冰垫追逐嬉戏。
江边舞台上,城市音乐会的旋律伴着江风回荡;潮流市集里,手作、文创、特色小吃摊位前挤满了人;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数千架无人机如繁星汇聚,在江风勾勒的夜幕上“作画”……
“今年夏季以来,店内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四成。”在南滨路经营江湖菜餐厅的陈老板告诉记者,夜间经济的繁荣让他的生意蒸蒸日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滨路沿线的重点餐饮企业平均满客率超70%、重点酒店平均入住率超80%,同比均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
重庆的消费场景创新,始终紧扣“山水之城”的独特基因。
重庆突出“山城”“江城”“桥都”城市名片,推动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等打造世界知名商圈,建成超100个“江崖街洞天”消费新场景。洪崖洞临崖商业体、李子坝轨道穿楼等网红打卡点,年均接待游客超5亿人次,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行走在商业街区和热门打卡点,你会发现,漂洋过海而来的入境朋友越来越多。”市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章勇武的观察,道出了重庆多元消费场景的“国际吸引力”。
文旅场景以外,体育消费场景的创新同样亮眼。
重庆低空飞行消费周、重庆市冰雪消费季、重马国际消费节、重庆电子竞技大赛……在重庆,“赛事经济”拉动消费的效应,在一个个热闹场景中清晰可见。
以2025重庆马拉松期间举办的第三届重马消费月为例,这期间推出近100场消费活动,参与商家超过2000家,接待游客511万人次,拉动消费36亿元。
重庆市体育局一级巡视员杨贵山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市举办区县级以上体育赛事共789场次,176万人次参赛,3亿人次通过线上和线下观赛,间接拉动消费达117亿元。”
事实上,重庆的消费场景早已不再是单一的消费载体,而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生活体验场,既留住了本地人的日常烟火,也吸引着全球游客的目光。
“未来我们还将构建清晰的多元消费场景体系。”章勇武透露,将利用新加坡乌节路等国际资源,助力推动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提质创建世界知名商圈,办好今年“重庆·新加坡周”活动,集聚品质商品和服务资源惠民促销,全域营造浓厚的消费氛围。
02
供给升级
全球资源汇聚消费新活力
法国奢侈品牌MaisonMargiela重庆首家全品类精品店落户重庆万象城、MUJI西南最大旗舰店选址观音桥北城天街……行走重庆,国际品牌争相设立首店,正成为消费领域不断成长的新动能。
章勇武指出:“我们深入实施消费品牌拓展行动,全面提升重庆消费‘国际范’品质能级。聚力发展‘首发经济’,吸引国际名品优品来渝首发新品、首开新店。”
数据印证了这一成效:截至目前,重庆累计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超2200个,今年上半年引进品牌首店数量跻身全国前四,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度显著提升。
在引入全球资源的同时,重庆也在全力培育本土品牌,让“渝字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章勇武介绍,重庆以“渝派匠心”老字号、非遗为魂,打造“渝伴礼”品牌,围绕“重庆味道、重庆艺创、重庆精造”三大品类,携手谭木匠、荣昌陶、大足石雕等60余款特色产品“抱团发展”“焕发新生”。
更值得关注的是,重庆老字号、非遗品牌正加速“破圈”:2024年,全市老字号、非遗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荣昌夏布不仅走进国际时装周,还开发出服饰、家居等各类文创产品;重庆火锅更是成为“中国味道”的代表——通过实施“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德庄、刘一手等品牌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分店近100家,2024年重庆火锅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
事实上,作为“中国美食之都”,重庆的餐饮供给创新不止于火锅。
通过“渝味360碗”培育专项行动,评出荣昌卤鹅等头碗菜43道、特色菜360道,建设体验店182个、示范店38个、旗舰店9个、美食街区6个,让市民游客一站式品尝重庆味道。
2024年,重庆5家餐厅入选“2024黑珍珠餐厅指南”,95家入选大众点评“必吃榜”,入选数量居全国第四,餐饮收入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8.7%,“美食之都”的吸引力持续释放。
一边是国际品牌争相 “抢滩”,让重庆消费的 “国际范” 愈发浓厚;一边是本土品牌加速 “破圈”,让 “渝字号” 的影响力走向世界。
这种 “全球资源+本土特色” 的供给模式,不仅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更让重庆成为全球消费资源的重要交汇点,为 “消费第一城” 筑牢了坚实的供给根基。
03
环境优化
开放包容营造消费新生态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竞争,本质是生态系统的较量。重庆正以“便利化”撬动全球消费力,以协同效应放大城市吸引力。
这一点,在支付环境的优化取得显著成效。
在渝中区WFCMALL环球购物中心,新加坡游客杨女士购买的1只价值2万多元的皮包,被告知只需现场完成离境退税申请单开具、签署服务知情同意书与信用卡预授权,即可直接领取退税款现金。
“一手付款,一手就能收到退税。”杨女士感到十分惊喜,这样的消费体验打破了她对传统店铺的认知。
“从此前境外旅客出海关离境后方可拿到退税款,到如今在商店即时拿到税款,并可再次用于境内购物,这项服务让外籍人士在华购物体验更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魏翔看来,消费便捷度直接转化为消费黏性,形成“消费—退税—再消费”闭环。
“离境退税是扩大入境消费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重庆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张雪松介绍,目前全市离境退税商店超200家,今年1—7月,重庆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退税金额均同比增长近5倍。
入境便利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则让国际游客“进得来、玩得顺”成为现实。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茂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同比增长77.2%,入境游客花费预计同比增长90.2%。”这一惊人增长得益于重庆推出的“入境游口岸团体旅游签一网通办”、智慧旅检和“一抵即住”等服务便利措施。
无论是初次到访的背包客,还是多次往返的商务人士,都能在这些便利措施中感受到重庆的开放与贴心,也更愿意放慢脚步、深入体验,为入境消费增长按下“加速键”。
跨境通道的高效畅通,更为重庆消费环境优化搭建了 “链接全球、通达内外” 的坚实桥梁。
章勇武介绍,重庆发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通道效能,与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物流网络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地区)的560个港口,吸引32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渝发展。
这条 “进得来、出得去” 的跨境通道网络,让“买全球、卖全球”的消费生态在重庆加速成型。
从创新消费场景到丰富消费供给,再到优化消费环境,这座山水之城正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消费魅力。
“我们将继续发挥重庆特色优势,力争早日建成具有国际风范、山水颜值、人文气质、生活品质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章勇武主任的这番话,道出了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心与信心。
重庆的消费故事,正在翻开新的篇章。(曹妤 董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