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轮转千年时光 傣族慢轮制陶让泥里“生”花
傣族慢轮制陶是西双版纳一项传统技艺,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与快轮制陶不同,傣族陶匠以手拨动木质陶轮,依靠缓慢的旋转和纯手工塑形,使陶器呈现出质朴自然的风格。
陶器成品(摄于3月20日)。新华网发(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供图)
制作傣陶的原料取自当地黏土,经过淘洗、揉泥、塑形、修坯、晾干等工序后,采用露天堆烧的方式烧制。由于不施釉料,成品多为红褐色或灰黑色,胎体厚重,透气性好,适合储存水、酒、粮食等。常见的器型包括水罐、蒸锅、茶壶等,既有实用价值,又带有古朴的美感。
陶器成品(摄于3月20日)。新华网发(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供图)
2006年,“傣族慢轮制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西双版纳的部分傣族村落,仍有工匠延续这一古老技法,让泥土在指尖与火焰中焕发生机,成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刘馨蔚 丁凝 和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