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大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图片频道 >> 高清大图 >> 正文
冬游云南丨“精神保护区”色彩鉴赏指南——蓝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7日 16:50:56  来源: 云南网
 
 
 
 
 
 
 
编者按

当北国被寒冬冰封,云南却在暖阳下舒展着独有的斑斓色彩,这里,不仅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更藏着能滋养身心的户外“精神保护区”,它们是自然与人文交融汇聚之所,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民族的魅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敬畏,这些地方不仅有绝美的景致,更因其独特的精神内涵而成为心灵的归处。冬游云南,就如走入一幅以中国传统色彩绘就的巨型画卷。大理水杉、昆明海晏村、腾冲银杏村以 “杏黄” 与 “赭石”的交融构成醉人的橙;丽江蓝月谷、玉溪抚仙湖、大理洱海以“群青” 与 “天蓝”的调配组合成澄澈的蓝;昆明轿子雪山、迪庆白水台、梅里雪山、玉龙雪山以“月白”与“缟素”的交织勾勒出圣洁的白;怒江第一湾、普洱景迈山、西双版纳望天树以“苍绿” 与 “碧色”的结合晕染出充满生机的绿……

  翻开云南“精神保护区”色彩鉴赏指南,小编和你一起冬游云南,领略中国传统色彩韵味,体会云南户外“精神保护区”醉人风光。

你要写蓝色,就不能只写蓝色。要写“回头却顾人间世,但见群青似小童”里静卧苍山脚下的洱海;要写“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里摩梭人泛舟其上的泸沽湖;要写“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里布襟翻飞的扎染……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色作为中国传统色彩的五大正色之一,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其贯穿了整部中华民族庶民阶层文化史,是普罗大众的衣物常服色。在现代,蓝色已不再是简单的便服染料,而是现代人治愈心灵的灵丹妙药。抬眼即是湛蓝天空,出门就是洒蓝海水,疗愈心灵的良药,蓝色的美景也是其中一味。

  本期,让我们走进云南的蓝色星辰大海,坐看彩云之南的云卷云舒,感受治愈系淡水湖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洱海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如一轮澄澈的新月,静卧在苍山脚下。

  冬日的洱海,宛如梦幻仙境。蓝汪汪的湖水在清冷空气中愈发澄澈。湖水碧绿,波光粼粼,湖面上,西伯利亚海鸥成群翱翔,与游人嬉闹,为寂静添灵动。沿湖湿地,衰草芦苇摇曳,苍山雪顶倒映湖中,水天相映。晨曦穿透薄雾,余晖晕染湖岸,每一帧画面都令人沉醉。

 

 
 
 
抚仙湖
 
 
 

  位于玉溪的抚仙湖三面环山,一面接着澄江坝子。湖面北部宽阔而深,南部狭小而浅,中部细长,形似葫芦。冬日的抚仙湖宛如琉璃仙境,湖水湛蓝深邃,仿若巨镜,澄澈见底。晨雾弥漫时,仙湖如梦似幻,朝阳穿透,金芒闪烁。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久负盛名,除极具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的界鱼石、碧云寺等传统景点景区外,还有矣渡帆船基地、仙湖湾、湾子沟等美景值得人们踏足探寻。

抚仙湖云雾

抚仙湖

杨峥 摄

杨洪龙 摄

 

 
 
 
蓝月谷
 
 
 

  蓝月谷,玉龙雪山脚下,四周植被繁茂,远处雪峰背衬。冬日的它宛如梦幻之境,湖水是透明的蓝,源自雪山的潺潺溪流汇聚于此,湖水呈梦幻蓝,在低温下仿若幽蓝绸缎。周边山峰白雪皑皑,与谷中湛蓝湖水、金黄枯草相互映衬,阳光洒下,湖面波光粼粼。漫步其间,仿若置身冰雪童话,每一帧画面都动人心弦。

马登科 摄

王琳 摄

王琳 摄

 

 
 
 
泸沽湖
 
 
 

  在滇川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泸沽湖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于冬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湖水湛蓝深邃,澄澈见底,薄雾笼罩仿若轻纱;岸边山峦银装素裹,金黄草甸绵延,晨曦穿透云层,洒在湖面,波光闪耀,美到极致。泸沽湖因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在这片土地上,纳西族支系的摩梭人依湖生存、居住,也正是摩梭人独特的母系文化,让这里被誉为“东方女儿国”。

 

 
 
 
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这一染布工艺历史悠久,在大理被称作疙瘩染。其染料主要取自蓼蓝,也就是板蓝根,它的叶子经发酵、氧化后,会产生比蓝色染液更鲜亮的靛花漂浮物。匠人手工缝针扎花,让洁白布料千变万化,再放入靛蓝染池反复浸润,蓝底白花渐次呈现,似苍山映雪、洱海流云,记录着大理的风花雪月,每一件都独一无二。

曾维 摄

 

01
延伸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战国时期便出现了正五色的概念。有别于西方以明度、纯度、色相这三个色彩属性来对颜色进行区分,中国传统色彩是以正色和间色来进行区分的。正色即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间色则是正色按照五行相克的规律两两调配得到的结果,红、绿、紫、碧、骝黄五种颜色为间色,由于五间色本身还能再生成间色,所以间色的数量极其庞大。

  中国色彩不仅种类繁多,在命名方面也独具诗意与典雅。 梅染、落栗、薄柿、酡颜、踯躅、曙色、鸦青、胭脂、若草、缃色、缥色、天水碧、月白、远山如黛、东方既白、青梅煮酒……这些兼具东方美学与意韵之美的名字,都与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密不可分。

  文案:王琳 韩艳慧

  海报制作:张顺鋆 赵芸瑞

  资料来源:大理州委宣传部 玉溪市委宣传部 丽江市委宣传部 宁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编辑:刘曦靓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