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巍山县2025年鸟类环志工作拉开序幕
秋风渐起,候鸟南飞,巍山鸟道雄关又迎来了一波波远道而来的“客人”,随着大批迁徙候鸟的到来,巍山县鸟类环志站今年的鸟类环志工作于9月15日在此全面启动。
据巍山县林业和草原局鸟类环志工作组介绍,9月16日夜晚开始网捕工作,首战告捷,共环志到16个品种168只候鸟。
每年秋天,成千上万的候鸟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迁徙,它们白天以太阳为航标,夜晚则凭月亮、星辰指引,凭借山脉地貌及地磁来确定飞翔的线路,飞赴南亚、东南亚及大洋诸岛,躲避北方寒冷的冬季。地处巍山境东的鸟道雄关作为鸟类迁徙的必经之地,一到仲秋阴雨天的夜晚,其山丫口浓雾缭绕,遮住了月亮和星辰,使得夜间飞临的候鸟迷失方向不得不停留下来,在漆黑的夜幕下互相撞碰发出鸣叫声,形成了著名的“百鸟朝凤”的奇观……
巍山县对夜间秋季候鸟迁徙研究最初始于1982年9月,云南大学王紫江教授等承担了“云南候鸟及其保护研究”项目,项目组对鸟道雄关夜间迁徙鸟类进行了为时3天的调查,并开展了候鸟保护的宣传。1985年至1987年在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支持下,云南大学的有关科研人员连续三年到隆庆关实地调查,并环志鸟类12种37只;1995年云南大学王紫江教授与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签订了环志合同,云南大学有关专业人员又来到巍山鸟道雄关再次开展秋季夜间迁徙候鸟的环志工作,并于当年环志鸟类13种268只,1996年环志了22种280只。1997年9月至10月在鸟道雄关成功举办了鸟类环志国际研讨会,会后在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帮助指导下巍山县鸟类环志保护站正式建立,这也是在云南省建立的第一个鸟类环志站。2008年、2009年被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评为全国鸟类环志先进单位。
随着巍山县鸟类环志站建立,昔日静谧荒漠的鸟道雄关从此蜚声海内外,鸟道雄关成了环境保护的一块重要基地和历史人文景观。每年秋季,巍山县林草部门都到鸟道雄关开展鸟类环志工作,同时开展爱鸟护鸟宣传,增强当地群众爱鸟护鸟意识,通过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注鸟类,热爱自然的良好氛围。
今年鸟道雄关鸟类环志网捕地点继续设在沙塘哨隆庆关丫口,网依山势从高到低布设2张网,为做好相关工作,巍山县组建了23人的鸟类环志工作组,井然有序地开展鸟类环志工作,在环志过程中,环志人员二十四小时分组轮流值班轮流守网,并按技术规程上环,准确鉴定鸟的种类,对所有种类进行测量(包括喙长、全长、翅长、跗蹠和重量)并做好记录,及时完成数据录入工作。
巍山县鸟类环志工作自1997年至2024年,共开展环志工作22年(次),累计环志鸟类274种60232只,在开展鸟类环志工作的同时,巍山县林草部门加大爱鸟护鸟宣传工作,对周边村民进行爱鸟护鸟宣传,共发放传单10000多份,增强了当地群众爱鸟护鸟的意识。
今年巍山县鸟类环志工作将持续到10月31日,计划完成环志候鸟2000只。(赵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