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图片频道 >> 聚焦 >> 正文
【探秘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Vlog】揭秘守护亚洲象背后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 10:44:36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探秘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Vlog】揭秘守护亚洲象背后的力量

 

 

  随着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的不断增长,云南亚洲象保护工作已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缩影。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同揭开亚洲象保护工作的“神秘面纱”。

  在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西双版纳片区,关于“人象和谐共生”的守护行动从未停歇——护林员穿梭于密林之中追踪象群,“象爸爸”与救助象朝夕相伴,工作人员用智慧筑起防象围栏……不同的角色以各自的方式守护着亚洲象,让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在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西双版纳片区活动的野象(6月26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人防+技防”织密“保护网”

  景洪市大渡岗乡关坪村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的东大片和西大片的连接区域,是野生亚洲象的重要通道。在这里,巡山观察亚洲象留下的痕迹、监测它们的位置、为村民发布预警、检查森林中的红外相机等都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关坪管护站的护林员们需要开展的工作。

  许团明是关坪管护站的一名专职护林员,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参与亚洲象监测预警工作。“以前要人去看脚印、看粪便,确定野象的位置,现在监测手段也进步了,监测越来越准确,对我们的安全也越来越有保障。”许团明说。

许团明(左)正在根据脚印判断野象活动情况(3月7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在关坪,除了监测预警,建设食物源基地也是守护人象和谐的重要举措。目前,关坪所辖范围内的食物源基地种植着象草、粽叶芦、构树、槟榔青、对叶榕等亚洲象喜食的植物,一年四季均可采食,极大减少了亚洲象进入村庄、农田的概率。关坪是西双版纳开展亚洲象保护工作的缩影,当前,西双版纳正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织密“保护网”,护林员们则是重要的编织者。

  “中国人象和谐第一村”的人象和谐秘籍

  如果说“人防+技防”是亚洲象监测预警的“耳目”与“神经”,那么“物防”便是守护人象安全的“铠甲”。在景洪市大渡岗乡香烟箐村,防象围栏的建设为这个经常有野生亚洲象“到访”的村庄构筑起了一个“物理防御系统”,也让这里有了“中国人象和谐第一村”之称。

被钢管环绕的香烟箐村(3月7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在香烟箐村的村口,可以看到一根根碗口粗的钢管焊接成的大门。“即使大门关上了,村民也可以在遇到危险时及时从钢管间隙中进入围栏内。”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关坪管护站站长徐刚林介绍,除了大门,香烟箐整个村寨都被一根根绿色钢管做成的围栏围了起来,有效防止了亚洲象进入村寨,从而避免人象冲突。

  香烟箐过去所处的位置位于亚洲象活动频繁的自然保护区边缘,经常有野生亚洲象进村。为保障村民的生产生活,2015年1月,由政府投入资金,将香烟箐村进行整村易地搬迁,但新址仍然位于野生亚洲象活动频繁的区域。鉴于此,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尝试用隔离栏将村寨与野象隔离开来,并把香烟箐作为这一项目的第一个试点村寨。自防象围栏建成以来,人象真正过起了和谐的生活。

航拍下的香烟箐村(3月7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徐刚林介绍,香烟箐村搬迁后,许多村民无法继续采茶、割胶,管护局便与野象谷景区协商协调工作岗位,村民由务农转向务工。此外,因为村子邻近景区,村民做起了农家乐、民宿的生意,吃上了“旅游饭”。近年来,随着收入的提高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强,村民们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他们看来,防象围栏看似是防象,其实也将爱象、护象的理念根植于大家心中。

  亚洲象救助工作的新生力量

  监测手段不断创新,防象围栏、避象亭等防护项目的落地,为亚洲象保护工作筑起了一道屏障,与此同时,救护与繁育也是保护亚洲象的重要手段。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一个个关于人象之间的暖心故事在这里上演,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也在这里交出了一份“青春答卷”。

  保鸿是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一名年轻的“象爸爸”,铲象粪、给大象喂食、带大象外出野放等都是他的主要工作。在保鸿看来,自己的工作不仅是力气活,还是技术活,更是一份需要带着爱心才能干好的工作。

保鸿带着救助象“平平”在野外活动(3月9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他与救助象“平平”是一对特殊的“父女”,24岁的他照顾着40岁左右的“平平”。“‘平平’是一头有爱的大象,它就像大家长一样照顾着其他伙伴。”但“平平”因在野外遭到攻击被救助,手术后留下了尿失禁的后遗症,做它的“象爸爸”需要更多监测它的健康以及保持它腿部的清洁卫生。

  因为所学专业,保鸿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成为一名“象爸爸”后他也跟着前辈开始学习大象医疗相关知识,工作以来,他多次参与野生亚洲象现场救助工作,这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救助工作对保护亚洲象的意义。

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的救助象“羊妞”正在野外活动(3月11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据了解,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建立以来,在救护与繁育的技术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突破,比如通过不断创新研究,对野生亚洲象的现场救援从1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引入新设备,用更加先进的手段为亚洲象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在人工繁育方面,在国内首次成功处置母象产后伤婴行为,幼象成活率100%,且成功实现了母象在哺乳期再次受孕的技术,在保障母象和幼象健康的前提下,提高了繁殖率。

监测员正在用无人机观察亚洲象活动情况(6月26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从护林员的足迹到红外相机的“天眼”,从防象围栏的钢盾到“象爸爸”的温柔守护,云南用“人防+技防+物防”的三重奏,谱写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篇章。如今,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不断推进中,这也将推动亚洲象保护工作继续前行。(完)

  总策划:韩海阔

  策划:李霞

  统筹:罗春明

  执行:柴静 徐华陵

  海报设计:陈寒青

  指导单位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支持单位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责任编辑:刘曦靓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