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的竹园生态蓝莓种植基地里,连片的基质蓝莓树枝繁叶茂,工人穿梭在齐腰高的蓝莓树丛间,轻巧地摘下一颗颗饱满的果实。不远处的分拣车间,新鲜采摘的蓝莓正被分装成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麒麟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蓝莓种植、蔬菜基地建设和冷链物流配套,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新路子。
小蓝莓做成大产业
“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收成!”竹园生态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基地于2024年3月完成移栽,当年12月就迎来首季采摘,首年亩产约1000公斤,当年实现产值超1000万元。基地不仅为农户带来29.9万元土地租金收入,还吸纳周边群众务工3300余人次,实现务工增收33万元。
麒麟区探索实施“组织联建、村企联盟、群众联动、利益联结、市场联结”发展模式,将农户深度嵌入蓝莓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14个设施蓝莓经营主体,建成基地5762亩,与5026亩露地蓝莓形成互补,构建起“四季有果、全年供应”的产业格局。
凭借稳定品质和精准营销,麒麟蓝莓在广东、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需求旺盛,产品外销量与外销价格连年攀升。从去年12月采摘季至今,全区蓝莓产量达2495吨,产值达1.334亿元。麒麟蓝莓在市场上的热销,为各大种植主体带来丰厚收益,也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菜篮子”变成“钱袋子”
除了蓝莓,蔬菜产业同样是麒麟区的“金字招牌”。在越州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的蔬菜长势喜人。
产业园规划面积3万亩,目前已连片建成1.5万亩,规模化种植蓝莓、红葱、露地蔬菜等,通过产业园建设,土地效益、农民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同步增长。此外,越州镇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进粤源、中酉等10家企业入驻,示范带动蔬菜种植总面积达3.34万亩,种植品种20余种,年产量33.9万吨,年产值超过15亿元,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2个,完成绿色食品认证7个,培育蔬菜种植大户88户,让蔬菜成为打通“田间到餐桌”的黄金产业。
冷链物流让农产品走得更远
在越州镇冷链物流产业园,工人们正忙着将新鲜蔬菜打包入库。“在这里工作,既能照顾家,又能赚钱。”冷链物流产业园一位女工边干活边说道。
为延伸产业链,越州镇沿326国道布局冷链物流产业园,建成311门冷库,库容达58.3万立方米,月周转果蔬40万吨。配套的制冰厂、泡沫箱厂等设施,不仅延长了农副产品保鲜期,更带动周边种植结构优化,让农产品“鲜”到更远的市场。
据了解,每门冷库需配备约30名工作人员,越州镇建成的311门冷库,已累计为当地和外地提供了900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务工收入超3.6亿元,同时带动了家门口就业、住宿、餐饮、超市、运输等相关业态的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真正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云南网记者 隋鑫 通讯员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