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图片频道 >> 故事 >> 正文
一头牛、一株药、一串蕉!永胜县下啦嘛村“三色经济”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7日 10:49:12  来源: 云南网

  丽江市永胜县松坪乡依托境内立体气候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下啦嘛村为样板,在高海拔地区壮大黄牛养殖产业,中高海拔地区深耕中药材种植,低海拔地区培育林果经济,通过“三色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与产业共兴的山区发展新路。

  一头牛撬动产业发展

  “秀文,今天的牛吃口怎么样?”在松坪乡下啦嘛村,村党总支书记杨金荣正在询问牛场工人牛群进食情况。走进下啦嘛村,现代化牛舍整齐排列,膘壮的黄牛悠闲进食。杨金荣说,丰富的牧场资源曾受困于村民居住分散、产业结构单一与村子基础薄弱。为了破解发展难题,下啦嘛村深化“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三级利益联结机制,在财政部帮扶下建成首个标准化牛场,由永胜县超源种养专业合作社与村委会合作运营。牛场建成后,辐射带动了上、下啦嘛和永红村75户农户参与养殖高山黄牛,每年季节性用工超50人次,实现农户与合作社资源共享互补,养殖户户均增收6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增加1.5万元。

  下啦嘛标准化牛场建成至今运行良好,目前,牛场部存栏96头,全村分散养殖2160头。投产至今,合作社已向农户分配收益资金11.5万元,村集体经济4.5万元,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株药激活乡村动能

  下啦嘛村原是永胜县深度贫困村之一,群众种植习惯固化、林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始终制约着产业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松坪乡组建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乡党委、政府成立产业专班,专攻产业发展难题。”松坪乡党委书记唐学高说,乡党委建立班子成员包村、乡派工作队员包组、村干部联户机制,推广“立体种植+林业药材”模式,在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连片发展木香、草乌、重楼、秦艽等中药材。同时强化示范带动,党员主动承担带头人角色,通过产业发展协会提供技术培训、品种改良、销售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为种植户持续提升中药材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目前,下啦嘛村的中药材产业逐渐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林药一体的生态产业格局。不仅解决了种植习惯和林地利用问题,还促进了全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不断为全乡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一串蕉按下致富快键

  下啦嘛村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立体垂直气候明显,沿江村组全年无霜,特别适宜发展小米蕉,其口味甘甜细嫩,深受大众喜爱。

  “小米蕉全身是宝!”下啦嘛驻村工作队长白云文自豪地说。小米蕉作为多年生植物,树干和叶子可作为青储饲料饲养牲畜或出售给养殖场,新生苗可以继续发展种植,商品芭蕉果可出售,综合产值高。近年来,松坪乡党委、政府把小米蕉产业作为调整金沙江沿线农业产业结构,建设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以“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共种植小米蕉6846亩,发展区域覆盖沿江4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698户村民。

  2023至2024年,乡内85户农户出售芭蕉树青储饲料1160吨,收益46.4万元。成片的小米蕉让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在沿江形成了独特的绿色景观,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障了生态平衡,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松坪乡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党建强则产业兴”。一头牛、一棵药材、一串小米蕉,“三色经济”链动全域,是党组织引领下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定作答。这因地制宜的产业布局、环环相扣的生态循环、党群携手的联结机制,正为山区乡村振兴描绘出充满活力的绿色新图景,照亮了共同富裕的希望之路。

  云南网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杨文

责任编辑:李亭亭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