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就是山西的DNA!
从太行山深处的革命摇篮
到吕梁山脉的抗战堡垒
从平型关大捷的震天号角
到百团大战的燎原烽火
这片被热血浸润的沃土
每一处印记都在诉说着
那些永不褪色的记忆
今天,跟着央视新闻打卡笔记
走进山西
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太行山西麓的阳泉,是山西的革命老区之一。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川,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晋东雄绕”的美称。
80多年前,百团大战在阳泉打响,这里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如今,在战争旧址狮脑山上,矗立着百团大战纪念建筑群。
在狮脑山顶峰,百团大战纪念碑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插云霄。由纪念碑西行400米,是百团大战纪念馆所在地,这里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性场馆。
走进百团大战纪念馆,一组浮雕映入眼帘,场馆生动再现了百团大战主要战斗场景,将人们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馆内展出的一截正太铁路铁轨,历经战火,细看可以看到当年的弹痕与氧化的痕迹,它见证了那段战争岁月。
山西大同,不仅可以领略云冈石窟的千年古韵,还能追寻到让人振奋的红色记忆。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大同灵丘县的大山中。抗日战争初期,在恒山与五台山对峙间仅有一狭窄山道相通,扼守这条山道的平型关成为日本侵略者试图夺取的战略要地。
为此,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伏击战,歼敌千余名。这场平型关大捷,成为中国军队在全面抗战爆发后首次取得主动胜利的重要战例。
如今,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在山坡阶地上静静矗立。
晋中,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全市遍布了600余处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协助指挥八路军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
1942年5月,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与战机的轮番轰炸中,左权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左权将军牺牲后,辽县全县人民万人请愿,要求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把辽县易名为左权县。1942年9月,为纪念左权,辽县正式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县是闻名全国的红色革命老区,是太行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晋冀鲁豫根据地游击战争发祥地。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150多个党政军学商机构陆续驻扎于麻田镇,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
左权将军殉难处、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
如今,左权县不仅是红色圣地,还是清凉夏都和歌舞之乡。
热爱生活的左权人将文化与历史融入当地民歌,让左权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左权人引以为傲的“开花调”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调中“万物皆可开花”,随地取材,即兴而歌。
长治,这座有着“太行明珠”美誉的城市,红色文化旧址和纪念地遍布全市。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占据了山西省总数的近1/4,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长治市区开车70多公里,就来到了位于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如今的旧址,由连片的农家院落组成,这些建筑见证了八路军总部在艰苦环境中的奋斗历程。
在武乡,还不可错过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
在纪念馆的第二展厅内,珍藏着一双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草鞋。这是当年24岁的八路军129师772团团长叶成焕牺牲前穿着的草鞋。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红军长征行军锅、夜袭阳明堡战斗文物、《新华日报》太行版等珍贵文物。
在长治黎城县,最出名的红色景区莫过于黄崖洞。
这里是抗战时期兵工厂存放重要物资的“天然大仓库”,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也发生在此。
景区内,黄崖洞(物资仓库)、兵工厂旧址群、烈士陵园、碉堡群等遗址、遗迹遍布。行走在峡谷栈道,你会惊叹于自然之险与人工之巧,更能深刻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吕梁,这座位于山西中部的英雄之城,因纵贯全境的吕梁山脉得名。巍巍青山见证着红色岁月,滔滔黄河诉说着革命传奇。
位于石楼县东征大街的红军东征纪念馆,是一座全面介绍红军东征、抗日救亡革命历程的专题纪念馆。
馆内珍藏着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瓷碗、羊皮浮筒、小号,是红军东征历史的珍贵见证。
这只已经裂缝的瓷碗,背后有个感人故事:
当年,有位红军战士到老乡家借了一斗小米和一桶酸菜,在转身告别时不小心打坏了一只粗碗。部队出发的时候,这位战士上门,不仅还了一斗多麦子,一桶盐,而且还特地拿了这只细瓷碗赔偿。他说:“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是红军的纪律。”
馆内珍藏的这只羊皮浮筒已有八十余年历史,皮面上仍清晰可见当年红军强渡黄河时留下的磨损痕迹。
1936年,东征渡河部队共达1.3万余人,还有大量的行李、粮食、马匹等,船只短缺非常严重。紧急时刻,村民们纷纷献出了自己的羊皮浮筒,援助红军东征。
这是一把1936年红军东征时使用过的军号。如今,号身上依旧留有战争硝烟的痕迹。
吕梁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晋绥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兴县蔡家崖更是被誉称“小延安”。
想要探访蔡家崖,可以搭乘从太原站始发的“蔡家崖号”红色文化列车,开启“打卡”革命老区的红色之旅。
位于蔡家崖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面反映晋绥党政军民光辉斗争历程的革命纪念馆,馆内收藏了大量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为全国少有或独有,值得一看。
位于山西中北部的忻州,是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场。
“平型雁门捷,阳堡显奇迹”这首诗是陈毅于1944年路过太行山时写的,描写的是八路军首战告捷的经典战例。
“雁门”指的是发生在忻州代县黑石头沟的雁门关伏击战。
雁门关伏击战遗址堪称一座天然的军事历史博物馆,仔细观摩感受,你会发现黑石头沟的每一处山崖、每一条小路,都暗藏着军事智慧。
在雁门关下,还有个值得一去的红色历史标志地——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
1937年秋天某日,日军飞机不断从雁门关下的阳明堡前线机场起飞,八路军发现后,先后炸毁敌机24架,击毙日军100余人,创造了经典战例。
如今,当地仍保留着部分珍贵的历史痕迹:机场跑道残迹、战斗工事痕迹等。在遗址核心区,一座纪念碑生动再现夜袭场景。
去年,山西古建火遍全网,也让晋西南古城临汾再次惊艳世人。
隰县小西天的“悬塑艺术”、洪洞县广胜寺的飞虹塔等成为无数游戏迷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临汾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这座古城还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
沿着临汾境内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出发,便可抵达隰县的晋西革命纪念馆。在这里,你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晋西带领当地人民群众从事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馆内最引人注目的展品,莫过于午城战斗中那辆被击毁的敌军汽车残骸。当年,敌我双方装备差距悬殊,八路军战士们凭借着老旧的装备战胜了日军。
如今,这件珍贵的战争文物已成为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每天吸引着众多参观者驻足。
位于临汾永和县的乾坤湾,不仅造就了“黄河上最美的一道弯”的奇观,更见证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红色往事。
这里是1936年5月红军东征胜利后西渡回师陕北的渡口,而附近的东征村,更因当年红军巧渡黄河的战略转移而得名。
在这座红色小山村,你可以放慢脚步,走一走红军路、吃一顿忆苦饭,住一宿土窑洞,再走进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斑驳的文物将1936年的东征岁月娓娓道来。
初心不改,红色永在
山西这些红色打卡地
你去过几个?
快来评论区晒你的红色足迹!
监制/王元
制片人/马文佳
撰稿/张娅喃 于子敬
总台记者/贺威通
部分素材源自山西省人民政府、解放军报、山西日报、山西省文物局、山西晚报、红军东征纪念馆、小红书网友@小懒努力喝可乐、@凌子看世界、@小柠柚子茶m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