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图片频道 >> 聚焦 >> 正文
你品,你细品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 09:14:37  来源: 保山发布

  原标题:你品,你细品

  近年来,昌宁县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擦亮“千年茶乡”底色,提升“昌宁红茶”成色,将茶树的“绿叶子”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目前,昌宁县共有生态茶园31.5万亩。2024年,全县实现茶叶产量3.08万吨,综合产值70.92亿元。茶产业带动就业5800余人,茶企带动就业3000余人。

  为确保茶产品的“本色”,昌宁县已建成西南大学茶叶科技小院、全省唯一的茶叶中心“K检云数据集成应用中心”、高标准品控中心及农残检测实验室,采购高精度农残检测仪50台配发至茶叶企业用于检测茶叶农药残留。

  昌宁县始终把龙头企业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全县共有茶企706家,龙头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昌宁红集团2024年生产各类干茶6360吨,产值2.09亿元,上缴税金240.53万元,出口创汇65万美元。(吴再忠

  编辑有话说

  一片绿叶何以成“金”

   从31.5万亩生态茶园到70亿元综合产值,从千年古茶树到现代化检测实验室,昌宁以“守古树根基、铸科技内核、拓品牌疆域”的三重跨越,让千年茶韵焕发现代生机。当传统农业遇上新质生产力,这片绿叶不仅承载着4.96万农户的致富梦,更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点叶成金”的乡村振兴密码。

    作为全国唯一的“千年茶乡”,昌宁早在1986 年就已是全国首批优质茶叶基地县,这一资历见证了先辈们的耕耘。如今,31.5万亩生态茶园绿意盎然,20余万株古茶树傲然挺立,它们既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产业发展的“硬通货”。茶农杨应停一家春茶高峰日采500公斤鲜叶、日入4000多元,李金昌家古茶树春分前后采摘获利丰厚……这些实例生动诠释了传统产业给百姓带来的真金白银,让乡村致富路越走越宽。

    然而,昌宁并未躺在传统的功劳簿上,创新成为其持续领航的动力源泉。在科技赋能方面,从茶叶科技小院的农残专项检测,到K检云数据集成应用平台对茶企的全方位监控,再到一系列高端科研设施的落地,还有高精度农残检测仪配发至企业,这环环相扣的举措确保了茶叶从源头的洁净、卫生与安全,满足了当下消费者对高品质茶叶的苛求。

    产业创新同样迸发活力。通过构建“产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协同网络,龙头企业以昌宁红集团年产6360吨干茶的领军之势破局,牵引全链升级;中小微企业、合作社协同发力,以标准化生产管控重塑产业生态,实现客商复购率提升18%。品牌宣传上,“昌宁采茶节”等活动与全国茶博会形成多维造势,助推“昌宁红茶”声名远扬,拓展市场版图。

    诚然,前行之路或有荆棘,但只要昌宁始终坚守传统优势,不断创新突破,持续深耕“三茶统筹”,这一片绿叶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力量,成为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金叶子”,也为各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典范样本。(宁玲)

责任编辑:李亭亭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