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图片频道 >> 时图 >> 正文
中国之城|乌海:沙水相拥的西北小城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3日 22:05:19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中国之城|乌海:沙水相拥的西北小城

游客在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湖边观光游览(2024年10月2日摄)。

乌海,一座位于西北大地被沙漠与黄河环抱的城市。

从高空俯瞰,黄河水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在城中留下如碧玉般的乌海湖。西有乌兰布和、东有库布其、南有毛乌素,这个三面是沙漠和沙地的城市理应是土黄色的,但母亲河似乎对它多了一分“眷顾”,进入内蒙古高原时,性情变得“温婉”,穿城而过,留下滔滔汩汩的105公里水线。

如今,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体验难得一见的沙漠风光。一入夏季,湖边沙上满是游客。他们骑着骆驼、驾着车,拍着短视频,享受诗与远方。

沙与水给乌海带来了特别的风貌,但它最为人所知的是地下的“乌金”——煤炭。几十年光阴流转,“乌金之海”书写了先有矿、后有城的发展佳话。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过去灰头土脸的乌海下决心改变矿区的样子,历经多年的治理,让草籽在黄土中发芽,矿山逐渐披上绿装。

在这座因煤而生的城市,黄沙与碧波“携手”,工业与生态共生,不断书写新的发展乐章。

(郝鑫摄)pagebreak

这是生机蓬勃的乌海湖湿地(无人机照片,2024年7月13日摄)。

乌海,一座位于西北大地被沙漠与黄河环抱的城市。

从高空俯瞰,黄河水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在城中留下如碧玉般的乌海湖。西有乌兰布和、东有库布其、南有毛乌素,这个三面是沙漠和沙地的城市理应是土黄色的,但母亲河似乎对它多了一分“眷顾”,进入内蒙古高原时,性情变得“温婉”,穿城而过,留下滔滔汩汩的105公里水线。

如今,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体验难得一见的沙漠风光。一入夏季,湖边沙上满是游客。他们骑着骆驼、驾着车,拍着短视频,享受诗与远方。

沙与水给乌海带来了特别的风貌,但它最为人所知的是地下的“乌金”——煤炭。几十年光阴流转,“乌金之海”书写了先有矿、后有城的发展佳话。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过去灰头土脸的乌海下决心改变矿区的样子,历经多年的治理,让草籽在黄土中发芽,矿山逐渐披上绿装。

在这座因煤而生的城市,黄沙与碧波“携手”,工业与生态共生,不断书写新的发展乐章。

(赵政宇摄)pagebreak

游人在乌海煤炭博物馆参观(2024年7月28日摄)。

乌海,一座位于西北大地被沙漠与黄河环抱的城市。

从高空俯瞰,黄河水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在城中留下如碧玉般的乌海湖。西有乌兰布和、东有库布其、南有毛乌素,这个三面是沙漠和沙地的城市理应是土黄色的,但母亲河似乎对它多了一分“眷顾”,进入内蒙古高原时,性情变得“温婉”,穿城而过,留下滔滔汩汩的105公里水线。

如今,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体验难得一见的沙漠风光。一入夏季,湖边沙上满是游客。他们骑着骆驼、驾着车,拍着短视频,享受诗与远方。

沙与水给乌海带来了特别的风貌,但它最为人所知的是地下的“乌金”——煤炭。几十年光阴流转,“乌金之海”书写了先有矿、后有城的发展佳话。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过去灰头土脸的乌海下决心改变矿区的样子,历经多年的治理,让草籽在黄土中发芽,矿山逐渐披上绿装。

在这座因煤而生的城市,黄沙与碧波“携手”,工业与生态共生,不断书写新的发展乐章。

(赵政宇摄)pagebreak

甘德尔山下绿意盎然(无人机照片,2024年5月28日摄)。

乌海,一座位于西北大地被沙漠与黄河环抱的城市。

从高空俯瞰,黄河水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在城中留下如碧玉般的乌海湖。西有乌兰布和、东有库布其、南有毛乌素,这个三面是沙漠和沙地的城市理应是土黄色的,但母亲河似乎对它多了一分“眷顾”,进入内蒙古高原时,性情变得“温婉”,穿城而过,留下滔滔汩汩的105公里水线。

如今,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体验难得一见的沙漠风光。一入夏季,湖边沙上满是游客。他们骑着骆驼、驾着车,拍着短视频,享受诗与远方。

沙与水给乌海带来了特别的风貌,但它最为人所知的是地下的“乌金”——煤炭。几十年光阴流转,“乌金之海”书写了先有矿、后有城的发展佳话。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过去灰头土脸的乌海下决心改变矿区的样子,历经多年的治理,让草籽在黄土中发芽,矿山逐渐披上绿装。

在这座因煤而生的城市,黄沙与碧波“携手”,工业与生态共生,不断书写新的发展乐章。

(赵政宇摄)pagebreak

这是乌海市人民公园(无人机照片,2024年8月15日摄)。

乌海,一座位于西北大地被沙漠与黄河环抱的城市。

从高空俯瞰,黄河水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在城中留下如碧玉般的乌海湖。西有乌兰布和、东有库布其、南有毛乌素,这个三面是沙漠和沙地的城市理应是土黄色的,但母亲河似乎对它多了一分“眷顾”,进入内蒙古高原时,性情变得“温婉”,穿城而过,留下滔滔汩汩的105公里水线。

如今,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体验难得一见的沙漠风光。一入夏季,湖边沙上满是游客。他们骑着骆驼、驾着车,拍着短视频,享受诗与远方。

沙与水给乌海带来了特别的风貌,但它最为人所知的是地下的“乌金”——煤炭。几十年光阴流转,“乌金之海”书写了先有矿、后有城的发展佳话。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过去灰头土脸的乌海下决心改变矿区的样子,历经多年的治理,让草籽在黄土中发芽,矿山逐渐披上绿装。

在这座因煤而生的城市,黄沙与碧波“携手”,工业与生态共生,不断书写新的发展乐章。

(赵政宇摄)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