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华街道一角。 供图
关爱儿童心理健康活动。 供图
义诊活动。 供图
近年来,昆明市盘龙区松华街道以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延伸工作触角,用好党建“一根针”、抓牢文化建设“一条线”、织好治理“一张网”、画好服务“一张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学好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绘就基层社会治理松华新“枫”景。
用好党建“一根针”
在“萤火守望 护童成长”儿童成长营活动中,松华中心学校的孩子们体验厨师、警察等职业,学习消防安全、地震逃生等知识,在游戏中学会观察、表达、沟通、协作,在学习实践中快乐成长。
党的领导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松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扩大党建联建共建“朋友圈”,发挥社区党组织主观能动性,统筹整合公共单位、主责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力量进入网格,建立健全基层综合网格化治理体系,聚焦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等重点工作,以党建活动为抓手,统筹企业、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凝心聚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今年以来,松华街道依托社会工作站,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开展了“幸福+”系列项目。通过党建联建共建,与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老年人健康宣传周活动,“送医上门”为辖区居民开展义诊。与昆明市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昆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盘龙区春翼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盘龙区志愿服务发展促进会等开展联建共建,先后举办了“情暖童心 关爱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等活动。
抓牢文化建设“一条线”
今年6月,在松华街道小河社区李四冲苗族传习馆里,一场颇具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热闹上演。拦门酒、悠扬的芦笙、好客的苗家人,以及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舞蹈、吹枪、弩箭、打陀螺、弹弓等传统体育项目比赛,闹热了苗族花山节,展现了松华群众的团结奋进和勤劳质朴。
“文化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要发挥文化建设传播主流价值、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以文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松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立足“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定位,将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结合,活用社会治理手段,以文育人,灵活开展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居民对水源区保护、耕地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增强群众对社会治理的认同感。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7次,结合松华农耕文化开展农耕文化节,结合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苗族花山节,结合各项法律法规开展法治宣传20余次。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法治宣传等增强居民认可度,构建起和谐互助、尊老爱幼、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织好治理“一张网”
新街社区新街小组建起深水井和抽水房,双山、撒脚地小组建设人饮水管网及蓄水池,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马劳力小组修复损毁道路,解决群众安全出行问题……一项项为民实事落地,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我们主要采取‘院坝协商’‘火塘夜话’等方式,将协商延伸到群众心坎里,组织群众围绕社区公共事务、热点、难点问题,说事、议事、主事,倾听群众心里话,灵活运用‘吹哨报到’工作机制,通过‘吹哨’相关部门解决群众烦心事。”松华街道新街社区党支部书记说。
松华街道按照“区—街道—社区—小组—网格员”网格工作模式,积极构建联户网格体系,以兼职委员制为切入点,设置二级网格1个、三级网格7个、四级网格43个、五级网格(十户长)229个,选优配强网格长、网格员,细化网格分工,明确网格责任。针对辖区特点,逐步将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环境卫生等工作下沉至网格,形成人、事、地、物“一张网”的管理体系,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和群众生活习惯,采取群众最易接受的协商议事方式,倾听群众心声,运用好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打造“人在网中走、大事小事在格中办”的治理模式。
聚焦“没有什么难事不能调、没有什么难事调不了”的工作理念,松华街道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为工作原则,采取常驻、轮驻、约驻3种工作形式,各网格组负责人、各部门入驻社区接待窗口,变“上访”为“下访”,变“个人办”为“单位办”,有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和谐建设。
今年以来,松华街道聚焦社区公共事务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院坝协商”2次、“火塘夜话”13次,依托网格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0余场次,挖掘培养“调解专家”和“调解能手”7名,调解居民纠纷15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2次。
画好服务“一张图”
不久前,新街社区新成立的松华街道小河幼儿园新街分园正式开园,今年第一批招生55人,当地居民儿童可以就近入学。
松华街道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延伸工作触角,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小实事”等工作,在社会救助、困难帮扶、儿童关爱、老年服务等工作上持续发力,解决“一分钟”“一厘米”“一层纸”问题。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便民惠民的“幸福圈”,解决“一分钟”问题。针对辖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老年人多的实际情况,建立政务移动服务站“送服务上门”,解决“一厘米”问题。今年以来,政务移动服务站咨询人数300余人次,帮办代办老年证14本。坚持为民服务宗旨,网格员下沉社区入户开展帮扶人员申报及见面记录工作并宣传政策,解决“一层纸”问题,实现从群众上门求助到工作人员送服务上门的转变,精准识别计生特别扶助、奖励扶助3户4人,做到应报尽报、应享尽享。
新时代的基层善治图景徐徐展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我们坚持学好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统筹各方力量,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松华街道主要负责人说,以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站等为载体,松华街道将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矛盾纠纷化解、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持续推动“幸福+”系列项目落地落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云南网通讯员 赵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