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视觉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图片频道 >> 云视觉 >> 正文
云南文山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2日 10:03:49  来源: 新华社

  原标题:云南文山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路径

  近期,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六子登科”降“石魔” 实现乡村绿色发展——云南省西畴县生态扶贫案例》获评最佳案例。这标志着该案例的可持续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和实用场景获国际认可。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坚持“预防为主、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原则,以“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工作“三部曲”,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点”绿成金 石漠山中闯出致富路

  2016年以来,西畴县以“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众志成城向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共治理石漠化面积140余平方公里,建成“三保”台地10多万亩,西畴县弘扬“西畴精神”,发动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西畴县“三光片区”治理成效(拼图)。新华网发(文山州林业和草原局 供图)

  曾经石漠化最严重的“三光片区”如今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猕猴桃连片种植基地,昔日光秃秃的石漠山蝶变为生态披绿、群众增收的“金山银山”。“猕猴桃基地每年通过地租、务工、入股分红、带动自主创业等方面共带动24个村(社区)2173户村民增收,户均增收8000 元以上。”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邓华龙介绍说。

“三光片区”猕猴桃基地内,工作人员在采摘猕猴桃(9月5日摄)。新华网发(柏跃飞 摄)

  据了解,近十年来,文山州持续推广实施“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累计完成营造林870余万亩,全州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修复和改善。与2016年相比,文山州石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22.68万公顷,实现了“石漠变绿洲、穷乡换新颜”的华丽转变。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文山州积极探索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乡村生态振兴之路,老百姓干劲越来越足。”文山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艳介绍,文山州依托生态治理成效,发展林木、林果、林花、林药、林禽、林菌、林游、林草“八林经济”,带动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24年前三季度,文山州林草(行业)总产值174.43亿元。

  以水为“脉” 厚植生态环境绿美底色

  近年来,文山州坚持建设绿美文山,把普者黑湖、盘龙河“一湖一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文山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利用独有的资源优势,做好“蓝天、碧水、净土”文章,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5%,地表水优良率全省第一,如今的文山水清、山绿、天蓝。

2024年第一批迁徙到普者黑湿地的候鸟(10月28日摄)。新华网发(赖春富 摄)

  入冬以来,丘北县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陆续迎来苍鹭、白鹭、绿头鸭等十多种、上万只越冬候鸟。普者黑持续向好的水质是吸引候鸟来此越冬的主要原因之一。

  曾经的普者黑湿地因无序发展,部分水域垃圾废水污染物排放一度严重超标,生态环境质量堪忧。2017年以来,文山州从源头开始“铁腕”治湖,实施“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从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治等方面开展普者黑湖流域保护治理,通过划定普者黑湖保护“两线”等措施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其中,普者黑湖流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采取“公司收集处理+统一还田”模式,带动2250户农户消纳畜禽粪污总量8万余吨,还田面积10万余亩。

美丽的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资料图)。新华网发(熊平祥 摄)

  “如今,村庄干净了,河流也清澈了。普者黑湖水质从2017年出现Ⅳ类到2022年综合评价Ⅱ类再到今年9月连续三年稳定综合评价Ⅱ类。”普者黑综合发展中心主任木绍辉说,2023年,普者黑湖里还发现了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

  如今的普者黑,河湖畅、湿地美、游人如织,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家园、幸福家园,人们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走上了致富路,丘北县民宿行业协会会长范成元介绍,生态环境改善后,吸引了许多游客到村里旅居,许多人吃上了“旅游饭”,村民收入从90年代末人均可支配300元增加到现在的4万余元,生态效益实实在在地转变为了经济效益。

  以“绿”执笔 绘就山川“绿美画卷”

  孩子们在“绿美校园”中成长,老人们在“绿美公园”里休憩,村民们在“绿美田园”里劳作……这是文山人在城乡绿化美化和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后,亲身感受到的变化。

马关县马洒村全景图(8月30日摄)。新华网发(马关县马白镇 供图)

   在马关县马洒村,文化广场、观景步道、休闲凉亭、村文化展馆等村民的休闲娱乐场所一应俱全……曾经灰突突的村庄“颜值”持续刷新,村民幸福感显著增强。“如今村里环境好了,村里处处是景色,让人心情舒畅干劲足。”在马洒村经营民宿的村民阳治成表示。

文山市内的“口袋公园”,为周边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好去处(11月14日摄)。新华网发(李敏 摄)

  据介绍,文山州结合实施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采取拆墙透绿、拆临扩绿、见缝插绿等方式,逐步形成“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优美园林绿化景观。截至今年7月,文山州各族群众自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建成美丽庭院4.82万个,小菜园、小果园等16.47万个。

  这些庭院里的“副业”在美化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各家各户带来了不小的收入。家住文山市攀枝花(上寨)的王德发介绍,现在卖多肉已成为他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几年来,他从原来的100余平方米左右的庭院式种植扩展到现在的200余平方米,经营年收入5万余元。(罗春明 刘起 李敏 张传超)

责任编辑:李亭亭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