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云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图片频道 >> 悦读云南 >> 正文
云南石屏县:小康路上绿意浓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8日 14:40:00  来源: 云南网

  沿“五代河”曲折前行,一条富有活力的生态廊道映入眼帘,蓝草花、五爪金龙等景观植物绿意盎然,新鲜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大桥乡大平地村。2018年,我省开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石屏县探索以村庄规划优化农村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也由此展开。

石屏县大桥乡大平地村

  用设计的力量美化环境

  青山相拥,白云环抱,在大山里安卧的大平地村静谧安逸。90后王一洲戴着蓝牙耳机在绿意间寻找灵感。他发现在农村早已见惯的屋顶瓦片,用来敷设路面还挺好看;废弃的房屋木料,改造成休闲桌椅也挺别致;房前屋后“微田园”里,芋头、辣椒、无筋豆,妙趣横生。他随手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一会儿便有近百个点赞。

  王一洲是大桥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他和乡党委、政府的一班年青人眼里,大平地村具有无穷的魅力,“乡村怎么振兴,迈向小康的群众需要什么,党委、政府需要做什么,这些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经过反复论证,大伙渐渐形成共识:“要平衡和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努力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农村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2018年,红河州提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的‘当头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抓手。”全州13个县市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的大幕由此拉开。

美丽乡村景观

  大桥乡干部说干就干,借来林业站的防火无人机,手绘村庄布局图,召开群众议事会,把道路、公厕、污水治理站、停车场、公共广场、复耕复绿等内容按群众意愿布置上去,经村民一事一议会讨论通过后,再形成村庄规划,写进村规民约。

  田园风光是最美的风景,蔬菜林果是最好的绿化。乡党委书记苏鹏亲历了大平地的一步步改变,在他看来,村庄整治的点睛之笔,就在于坚持落实了生态理念:“结合村庄实际,采用当地原生态素材,合力布局公共功能,探索出一条群众为主体、低成本投入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凝聚起广泛的生态共识

  以绿色为发展动能,可以为乡村振兴赋予怎样的能量?大桥乡不是个案,行走石屏,我们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飞来峰上,坝心镇龙港村书记周官宏拨通了电话,“老陆,最近在忙什么,何时回来呀?”电话那头,村民陆洪亮传来爽朗的笑声,“怎么想我了,等回来开了民宿,咱们俩一起干。”

  “以前,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异龙湖,蔬菜、杨梅大水大肥,湖面杂草多,垃圾也多。”周官宏感慨,这些年,石屏县为异龙湖划定保护红线,沿湖村庄退耕退塘,面山杨梅休耕,流域截污治污,带来旖旎风光、生态宜居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思想、新风尚。“村民们拿到生态补偿款,看到湖水变蓝、村庄变绿,纷纷去外面学习取经,谋划着搞乡村旅游。”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群众对清新空气、优美环境、整洁村貌等生态需求最为迫切,也更容易凝聚起共识。

村子里修建的水景池

  每次孙子从县城回来,都嚷嚷着要到健身广场玩耍,大平地村村民李伟心里乐开了花。“过去,门前巴掌大的地面上,横七竖八罗列着旱厕、烤烟房、猪圈,臭气熏天不说,面对面走路都磨不开身。”在环境整治中,作为村民代表,李伟带头拆除了自家的旱厕,周边几户人家见状也主动参与,不到一个月,门前修起了水景池、小广场、小庭院,劳动之余,村民都会聚到这里纳凉、聊天。

  干部在状态,群众就有好心态,乡村就有好生态。石屏县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村组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一村一策”,坚持“拆一片、建一片、绿一片、美一片”,累计拆除危旧房屋、违章建筑130余万平方米,在原址上兴建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1000余个,群众广泛的“生态共识”正逐步转化为积极的“生态行动”。

  “生态好了,村子靓了,外地同学都羡慕我们的自然环境,恨不能用袋子装些空气寄过去。”王一洲颇为自豪。

  当农民有信心有奔头

  乡村变美了,怎样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富足?走在异龙湖的山水间,一项项农业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一个个种植养殖新业态不断涌现,眼前绿意无限,心里几多振奋。

一叶莲种植

  见到李兴兰时,她正在田里忙碌,2亩多水面漂浮着盛开的一叶莲,小小的花朵晶莹剔透,让人爱不释手。这几年,凭着山里人的拼搏精神,李兴兰一家依靠种植蔬菜富了起来。前段时间,她把地租给外来老板种植水生观赏植物,她和丈夫就在自家的地里打起了工。她说:“过去种地肥料用了不少,增产效果却不明显,农科人员来上课,才知道种地也讲要科学,土地需要休养,最好是水旱轮作,才能保持土壤肥力。”

  和李兴兰一样找到新致富门路的人越来越多。“自从在地里安装了喷灌、滴灌,用新品种火龙果替代老品种,节省了管理、授粉的人工成本之外,每亩产量还提升了四五倍,去年收入30多万元。”说起这些变化,同村的李永兵有些激动。

  李兴兰和李永兵的变化,印证着石屏县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型的努力:以高标准农田为载体,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节水灌溉,土壤质量提升、物理防虫等现代技术,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石屏县大桥乡大平地村

  “异龙湖水清舒舒,党委政府来操心。沿湖村民要珍惜,保护宜居美家园。”老支书周官宏唱起了自己编写的歌曲。如今,坝心镇龙港村成为游客争相前来的网红打卡地,半山酒店、房车营地已进入实施阶段,“环境变美了,经济发展了,我们农民有信心、有奔头,这应该就是理想的小康生活!”在湖边住了70多年的老汉,一脸幸福。

  云南网记者 李树芬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李欧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