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诗意中国丨农历八月
10月6日在江苏省南通市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拍摄的中秋满月(无人机照片)。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宋代文人苏轼曾如此描写中秋的圆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圆人团圆,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阖家团圆。
(许丛军摄)pagebreak
10月6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拍摄的中秋满月(无人机照片)。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宋代文人苏轼曾如此描写中秋的圆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圆人团圆,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阖家团圆。
(王华斌摄)pagebreak
10月6日,人们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观光塔上欣赏中秋满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宋代文人苏轼曾如此描写中秋的圆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圆人团圆,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阖家团圆。
(曲玉宝摄)pagebreak
10月6日拍摄的南京阅江楼和中秋满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宋代文人苏轼曾如此描写中秋的圆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圆人团圆,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阖家团圆。
(苏阳摄)pagebreak
10月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拍摄的中秋满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宋代文人苏轼曾如此描写中秋的圆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圆人团圆,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阖家团圆。
(张晓亮摄)pagebreak
10月6日中秋节,在海南三亚一家购物广场,机器人向市民游客发放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宋代文人苏轼曾如此描写中秋的圆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圆人团圆,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阖家团圆。
(李学仕摄)pagebreak
10月6日中秋节,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墩头村的村民一起吃团圆饭。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宋代文人苏轼曾如此描写中秋的圆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圆人团圆,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阖家团圆。
(周强摄)pagebreak
10月6日中秋节,花灯表演队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巡游(无人机照片)。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宋代文人苏轼曾如此描写中秋的圆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圆人团圆,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阖家团圆。
(汪澄摄)pagebreak
9月30日,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第二实验小学,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宋代文人苏轼曾如此描写中秋的圆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圆人团圆,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阖家团圆。
(张春雷摄)pagebreak
10月6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云街道拍摄的桂花。
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此时正是赏桂时节,盛开的桂花香气在空中弥漫。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桂花制作的美食,更让香甜的桂香跃动在人们舌尖之上。桂花颜色并不出挑,独一份的香气却惹人喜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赞美桂花。
(王健民摄)pagebreak
10月1日,市民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城区拍摄桂花(无人机照片)。
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此时正是赏桂时节,盛开的桂花香气在空中弥漫。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桂花制作的美食,更让香甜的桂香跃动在人们舌尖之上。桂花颜色并不出挑,独一份的香气却惹人喜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赞美桂花。
(胡攀学摄)pagebreak
10月14日,工作人员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制作桂花酒酿。
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此时正是赏桂时节,盛开的桂花香气在空中弥漫。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桂花制作的美食,更让香甜的桂香跃动在人们舌尖之上。桂花颜色并不出挑,独一份的香气却惹人喜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赞美桂花。
(施亚磊摄)pagebreak
这是9月26日在成都市双流区桂花培育基地拍摄的桂花。
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此时正是赏桂时节,盛开的桂花香气在空中弥漫。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桂花制作的美食,更让香甜的桂香跃动在人们舌尖之上。桂花颜色并不出挑,独一份的香气却惹人喜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赞美桂花。
(丁勇摄)pagebreak
9月30日,游客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桂花基地采摘桂花。
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此时正是赏桂时节,盛开的桂花香气在空中弥漫。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桂花制作的美食,更让香甜的桂香跃动在人们舌尖之上。桂花颜色并不出挑,独一份的香气却惹人喜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赞美桂花。
(廖胜春摄)pagebreak
10月14日,市民在江苏省苏州市桂花公园“桂花市集”上选购桂花制品。
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此时正是赏桂时节,盛开的桂花香气在空中弥漫。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桂花制作的美食,更让香甜的桂香跃动在人们舌尖之上。桂花颜色并不出挑,独一份的香气却惹人喜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赞美桂花。
(杭兴微摄)pagebreak
9月29日,一只鸟在贵州省仁怀市街边的桂花枝头停歇。
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此时正是赏桂时节,盛开的桂花香气在空中弥漫。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桂花制作的美食,更让香甜的桂香跃动在人们舌尖之上。桂花颜色并不出挑,独一份的香气却惹人喜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赞美桂花。
(陈勇摄)pagebreak
10月4日,游客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上云台山丹桂园拍摄桂花。
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此时正是赏桂时节,盛开的桂花香气在空中弥漫。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桂花制作的美食,更让香甜的桂香跃动在人们舌尖之上。桂花颜色并不出挑,独一份的香气却惹人喜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赞美桂花。
(王健民摄)pagebreak
10月17日在云南省开远市一家甜品店里拍摄的桂花酥。
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此时正是赏桂时节,盛开的桂花香气在空中弥漫。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桂花制作的美食,更让香甜的桂香跃动在人们舌尖之上。桂花颜色并不出挑,独一份的香气却惹人喜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赞美桂花。
(陶家淇摄)pagebreak
10月16日,山东省枣庄市孟庄镇刘岭村农民扬晒收获的玉米。
农历八月,仲秋时节,凉爽的秋风带来丰收的气息,各种作物陆续成熟,劳作中的人们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宋代诗人陆游生动地描绘出这一场景:“八月暑退凉风生,家家场中打稻声。”
(孙中喆摄)pagebreak
10月6日,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区,大型收割机在收获高粱(无人机照片)。
农历八月,仲秋时节,凉爽的秋风带来丰收的气息,各种作物陆续成熟,劳作中的人们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宋代诗人陆游生动地描绘出这一场景:“八月暑退凉风生,家家场中打稻声。”
(林进春摄)pagebreak
10月12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农民驾驶农机收割水稻。
农历八月,仲秋时节,凉爽的秋风带来丰收的气息,各种作物陆续成熟,劳作中的人们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宋代诗人陆游生动地描绘出这一场景:“八月暑退凉风生,家家场中打稻声。”
(杨俊鹏摄)pagebreak
10月5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锦山镇一处晾晒场,村民在翻晒收获的玉米。
农历八月,仲秋时节,凉爽的秋风带来丰收的气息,各种作物陆续成熟,劳作中的人们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宋代诗人陆游生动地描绘出这一场景:“八月暑退凉风生,家家场中打稻声。”
(曲玉宝摄)pagebreak
10月14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农户驾驶农机收获玉米(无人机照片)。
农历八月,仲秋时节,凉爽的秋风带来丰收的气息,各种作物陆续成熟,劳作中的人们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宋代诗人陆游生动地描绘出这一场景:“八月暑退凉风生,家家场中打稻声。”
(刘万平摄)pagebreak
10月10日,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长春村村民用无人机转运收获的水稻(无人机照片)。
农历八月,仲秋时节,凉爽的秋风带来丰收的气息,各种作物陆续成熟,劳作中的人们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宋代诗人陆游生动地描绘出这一场景:“八月暑退凉风生,家家场中打稻声。”
(雷勇摄)pagebreak
10月12日,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土市镇团结村,村民驾驶收割机收获水稻(无人机照片)。
农历八月,仲秋时节,凉爽的秋风带来丰收的气息,各种作物陆续成熟,劳作中的人们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宋代诗人陆游生动地描绘出这一场景:“八月暑退凉风生,家家场中打稻声。”
(彭华摄)pagebreak
10月11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那朵村农民在屋前晾晒收获的玉米。
农历八月,仲秋时节,凉爽的秋风带来丰收的气息,各种作物陆续成熟,劳作中的人们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宋代诗人陆游生动地描绘出这一场景:“八月暑退凉风生,家家场中打稻声。”
(熊平祥摄)pagebreak
10月11日,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井字镇生机村,农民驾驶农机收获晚稻。
农历八月,仲秋时节,凉爽的秋风带来丰收的气息,各种作物陆续成熟,劳作中的人们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宋代诗人陆游生动地描绘出这一场景:“八月暑退凉风生,家家场中打稻声。”
(李建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