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国宝回家
10月13日,流失海外79载的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第二、三卷《五行令》与《攻守占》正式回归故土、入藏湖南省博物馆。这是媒体记者在湖南省博物馆拍摄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
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重大突破
10月15日,在深圳举行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上,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记者 毛思倩 摄pagebreak
机器人跳舞
10月1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学生在科技节开幕式上观看智能机器人跳舞。
记者 王菲 摄pagebreak
全球妇女峰会在京举行
10月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一位女士经过全球妇女峰会服务台。
10月13日,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记者 杜子璇 摄pagebreak
护航编队起航
10月11日,中国海军第48批护航编队从山东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47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刘再耀摄)pagebreak
上海时装周
10月15日,模特在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东方·新中式秀上展示盖娅传说品牌时装。
记者 方喆 摄pagebreak
手拉手
10月14日,在全球妇女峰会配套活动“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成果展”,来自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嘉宾与侗族大歌表演者们一起载歌载舞。
记者 梁旭 摄pagebreak
参访秀水街
10月14日,全球妇女峰会参会嘉宾在北京市秀水街大厦参访。
记者 邹竞一 摄pagebreak
秋粮收获
10月16日,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六农场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区,种植户在抢收玉米(无人机照片)。
(黄永兴摄)pagebreak
城墙绿衣
10月13日拍摄的西安城墙南段景色(无人机照片)。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连绵秋雨过后,苔藓等植物为西安城墙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吸引市民和游人驻足观看、拍照。
记者 邵瑞 摄pagebreak
钱塘“潮汐树”
10月11日在浙江嘉兴海宁拍摄的钱塘江退潮后的“潮汐树”(无人机照片)。
记者 徐昱 摄pagebreak
“风雷”横空
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空港经济区开幕,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为观众带来特技飞行表演。
记者 张永进 摄pagebreak
新机型亮相
10月16日,直-20T直升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进行飞行表演。连日来,首次参加天津直博会并进行飞行表演的直-20T直升机备受瞩目。
记者 赵子硕 摄pagebreak
好奇宝宝
8月31日,一只北极熊宝宝在小旗旁玩耍。
8月30日夜,在距离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长期冰站作业结束还剩一天时,一只北极熊妈妈带着两只熊宝宝出现在了考察队员搭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船边。小熊满怀好奇心,看到冰面上的每一面小旗、每一台设备,都感到新奇并玩耍一番。
记者 刘诗平 摄pagebreak
舞
10月10日,演员在甘肃大剧院表演原创音乐剧《米薇的敦煌》。该剧创作灵感源自尘封于敦煌戈壁烽燧之下千年、直至近代才被发现的“米薇的信”。
记者 郎兵兵 摄pagebreak
秋之韵
10月11日,在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候鸟飞翔,成群野生麋鹿悠闲散步,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无人机照片)。
(孙家录摄)pagebreak
冰上来客
8月31日,北极熊妈妈带着宝宝来到长期冰站作业区“拜访”(无人机照片)。
布放冰基浮标,获取北极海冰、海水长期连续观测数据,推动相关监测和研究,是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考察队在6个短期冰站和1个长期冰站完成了27个冰基浮标的布放。
记者 刘诗平 摄pagebreak
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正式启幕
10月17日,观众在博览会上了解一款可载人飞行器。
10月17日至19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记者 王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