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图片频道 >> 时图 >> 正文
“剩宴”之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6日 12:05:16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剩宴”之痛

10月15日,在安徽合肥一个婚宴现场,宾客离去后桌上剩余大量餐食。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周牧 摄pagebreak

10月15日,在安徽合肥一个婚宴现场,桌上剩余大量餐食,服务员将剩菜倒入垃圾桶。据服务员介绍,婚宴浪费现象很常见,“已经见怪不怪了”。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周牧 摄pagebreak

10月15日,在安徽合肥一个婚宴现场,宾客离去后桌上剩余大量餐食,有些盘中菜品几乎未动,最终被倒入垃圾桶。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周牧 摄pagebreak

10月12日,在云南昆明某饭店内,部分食物仅食用近半便被客人遗弃。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彭奕凯 摄pagebreak

10月11日,在昆明市一家地方特色菜馆,人们用餐后剩余许多菜品。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高咏薇 摄pagebreak

10月10日晚,在云南昆明某夜市,多个垃圾桶被塞满,残羹剩饭溢出,不仅造成食物浪费,也对周边环境卫生带来影响。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彭奕凯 摄pagebreak

10月14日,在安徽合肥一家饭店内,服务员在顾客走后清理餐桌。桌上剩余的部分主食和菜品未被打包。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周牧 摄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图为10月11日,一名顾客在云南昆明某甜品店吃甜品;下图为仅吃了几口就被遗弃的蛋糕。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彭奕凯 摄pagebreak

在云南昆明某大学门口堆积的外卖(10月11日摄)。其中一些外卖数日无人领取,不仅造成粮食浪费,还易腐坏变味,影响校园环境。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彭奕凯 摄pagebreak

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某大学门口,一份10日就已经下单的外卖无人领取。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彭奕凯 摄pagebreak

10月12日凌晨,在云南昆明某大学门口,外卖套餐中的部分小食、饮料被遗弃无人领取。外卖平台和商家为增加销量,推出“优惠套餐”“凑单满减”等活动,导致消费者“被搭配”或多点本不需要的菜品,造成丢弃率增加。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彭奕凯 摄pagebreak

10月12日凌晨,在云南昆明某大学门口,外卖套餐中的部分小食、饮料被遗弃无人领取。外卖平台和商家为增加销量,推出“优惠套餐”“凑单满减”等活动,导致消费者“被搭配”或多点本不需要的菜品,造成丢弃率增加。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彭奕凯 摄pagebreak

10月12日,在云南某市某食堂内,用餐人员已全部离去,只剩食堂工作人员在打扫卫生,但多个餐盘中仍剩余菜品、主食。在部分单位、学校食堂,尽管提倡“光盘”,但浪费现象却难以杜绝。食堂精细化管理难执行,是导致浪费的重要原因,供需不匹配,造成食物浪费。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彭奕凯 摄pagebreak

10月14日,在河南郑州某大学食堂收餐台上,餐盘里有不少剩饭剩菜。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郝源 摄pagebreak

10月11日,在安徽某高校食堂,学生将未吃完的餐食放在餐盘回收区。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三成。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餐厅、食堂、外卖领取点,镜头下的种种粮食浪费行为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反食品浪费法为核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政策体系。多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色餐饮理念,“舌尖上的浪费”明显改观。但在法律条文之外,“面子心结”与“习惯惰性”仍是节约之路上的绊脚石。

拒绝“剩宴”,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绝对“光盘”,而是珍视每一份食物本应的价值。化解“剩宴”之痛,既需餐厅引导的善意,也需食堂运营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盘中餐的美德。

记者 周牧 摄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