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格里拉市尼西乡 苹果熟了 腰包鼓了
金秋时节,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满村的山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希望。9月24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满村汤满片区的苹果种植园,只见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
“我们村的土好、光照足,苹果甜得很。”角木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江伍金拿着刚从树上摘下的红富士,脸上满是自豪。他家的10亩果园里,主要种着红富士、金帅两个品种,年产量基本能维持在六七吨。
“以前我都是自己用车拉到香格里拉去卖,一公斤卖两块钱就算不错了。”江伍金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村民们种出来的苹果可以直接在路边售卖给路过的游客,还有的游客直接走进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苹果的价格基本稳定在10~12元一公斤。
去年,在做导游的女婿建议下,江伍金定制了一批礼盒,将苹果分级包装后,通过“朋友圈”卖到了更远的地方。“我们挑选出品相最好的,12个一盒,总重量在2.5公斤左右,能卖到68元。”江伍金说,去年自己光礼盒就卖了500多盒,客户大多来自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去年苹果的收入就超过了7万元,这也是我家种苹果以来利润最高的一年。”
汤满片区隶属尼西乡汤满村,位于214国道边,距香格里拉市区32公里。该片区含汤满上、汤满下、基依、角木4个村民小组。因为当地土壤肥沃、雨水调和、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产出的苹果甜度高、水分足、储存时间长。
过去,受种植方式落后、交通闭塞影响,汤满苹果“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尼西乡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大力支持苹果种植产业的发展,不断投入资金,完善苹果基地基础设施。2015年至今,新增苹果种植面积325亩,修缮田间灌溉沟渠6千米、苹果基地围栏7千米。同时,尼西乡与农业农村、林草部门相关单位对接,邀请专业的苹果种植技术专家到现场进行培训指导,农户的种植、嫁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均有明显提升,苹果质量不断优化,产量逐年提升。在销售端,通过“公司+农户”方式,由本地企业绿农康公司以协议价进行苹果回收。
目前,该片区苹果种植户均达3亩,现挂果面积达到75%,每亩苹果的经济效益为1万元左右。(孙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