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的山野间,一丛丛饱满的扫把草如绿色波浪般起伏,田间地头、庭院内外,农户们收割、捆扎、晾晒的身影穿梭其间,奏响了一曲丰收的田园欢歌。
农户夏兴文正拿着镰刀在自家的扫把草地里忙碌,他弯着腰,熟练地将成熟的扫把草从根部砍断,码放成整齐的一摞。“今年雨水好,扫把草长得比往年都粗壮,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花甲之年的夏兴文笑着说。他家已连续10余年种植扫把草,今年种了2亩,采收后简单加工成扫把,就能带来1万余元收入,成了家里一笔稳稳的“幸福款”。
在上允镇上允村水库村民小组农户家中,庭院里早已堆起了小山似的扫把草,一家人正分工合作,忙着将收割回来的扫把草进行捆扎、修剪。“我们家种了4亩扫把草,这几天全家齐上阵,争取早点加工完拿到市场上去卖。”夏克林一边捆扎一边介绍道。
每年4月中旬,上允镇的农户们趁着好时节植下扫把苗,经过3个多月的生长,到8月便能迎来砍收。收割完扫把草后,土地不会闲置,农户们会紧接着种植冬农作物,让土地在循环利用中发挥最大价值,为增收再添一份保障。
近年来,上允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扫把草,将这看似普通的小草,培育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草”。2025年,上允镇扫把草种植面积接近400亩,种植户上百户,产值超百万元。其中,上允村水库组是种植集中区,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有扫把草,形成了“家家有草田,户户忙丰收”的生动景象。
扫把草虽不起眼,却成了种植户的“致富草”。不挑土质、不费劳力的优点,让过去闲置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让留守老人、妇女在家简单捆扎就能增收。这种“小而美”的特色产业,不像规模化种植那样需要高额投入,却能让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成为深受农户喜爱的“种草”的事业。
目前,品质好的扫把草批发价为8元一把,零售价可达10元一把。由于扫把草韧性好、不易折断,深受周边乡镇及县城消费者的青睐,常常供不应求。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株株“致富草”正为上允镇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丰收的喜悦绽放在更多农户的笑脸上。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鲁昱颖 周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