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图片频道 >> 故事 >> 正文
楚雄南华:“新居民”的八年扎根记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9日 15:36:30  来源: 云南网

  清晨的云南南华国际野生菌交易中心,菌香弥漫,陈丽红用一口地道的南华方言询问着青头菌价格。谁能想到这位操着本地口音的瑜伽导师,八年前还是个带着海风气息的福建姑娘。

  2017年,她随爱人跨越千山万水,将人生坐标定格在滇中高原的这座小城。“现在回福建像出门,到南华才是回家”,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异乡人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归属感。

  从山海之隔到心之归处

  南华的魔力,首先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这座镶嵌在红河与金沙江分水岭上的小城,2000米的海拔造就了四季如春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阳光与微风在这里达成了最温柔的和解。对于习惯了福州快节奏生活的陈丽红而言,这里的时光仿佛被拉长了——没有三岁孩童就要双语启蒙的焦虑,取而代之的是“刚下课就被姐妹拉去捡菌”的闲趣。

  “刚来时有落差,但几个月就被这里的节奏治愈了”,陈丽红笑着回忆。公婆早在2007年就扎根南华经商,让她的“迁徙”多了份底气。如今,清晨挑选鲜菌、午后钻研菌宴、傍晚与邻里分享美味,这些带着菌香的日常,已成为她融入当地生活的鲜活注脚。在瑜伽馆里,她考取国际注册高级瑜伽导师证书,与会员处成了姐妹;在山野间,她爱上了夏季拾菌的惊喜,完成了从海边姑娘到山间“菌迷”的蜕变。

  以菌为媒的小城蝶变

  陈丽红的故事,是南华“菌魅力”的缩影。这座被誉为“世界野生菌王国”的小城,凭借独特的生态气候,孕育出丰富多样的野生菌资源。而这份自然馈赠,正转化为带动发展的强劲动能。

  一串串数据见证着菌乡的吸引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85%,立体气候孕育354种可食用野生菌,资源年蕴藏量达1.5万余吨。2025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14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3.39亿元,展现出“小菌子”撬动“大市场”的惊人潜力。而陈丽红作为南华的“新居民”,在2025年南华第22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上变成了“菌乡主角”,在歌颂菌乡的同时助力野生菌网上销售直播,又一次体验独属云南人的浪漫。

  从野生菌采集、交易,到精深加工、特色餐饮、文化体验,南华正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全产业链条,持续擦亮着“世界野生菌王国”的金字招牌。而今,当地将目光投向菌旅游产业,大力发展菌美食、菌研学、菌旅居,放大菌效益,把新鲜野生菌的独有特色转化为富民富县的新支撑。

  南华的吸引力,不止于一时的菌香之诱,更在于长久的心灵栖息。这里有“天然氧吧”的生态基底,有“慢下来”的生活节奏,更有让异乡人找到归属感的温暖氛围。

  当“世界野生菌王国”的文旅IP日益响亮,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的画卷徐徐展开,南华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它不仅守护着野生菌的自然密码,更在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篇章。全县上下牢牢把握“旅居云南”建设机遇,旅游点位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依托野生菌交易中心,做活商贸文旅核心区。打造4个特色商圈、4个特色旅居乡镇,引客下乡,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同时,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以“旅居游”“研学游”“节庆游”“乡村游”为载体,打造县内一日游、两日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就像陈丽红在朋友圈里分享的那样:“在南华,每一天都有菌香相伴,每一刻都有心安相随。”这座滇中高原上的小城,正以菌为媒,以情为桥,让更多人把匆匆旅程变成扎根的生活,让“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憧憬,在菌香浸润中照进现实。

  云南网通讯员 赖秀蓉

责任编辑:刘曦靓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