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的桃园里,沉甸甸的黄桃压弯了枝头。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大关县通过“百里水果长廊”建设,将水果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黄桃正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
摘满的黄桃
在绿南村连绵的桃园里,套着纸袋的黄桃挂满枝头。得益于适宜的海拔气候条件和科学管护技术,这里的黄桃品相好、水分足、口感脆,深受消费者喜爱。
黄桃
大关县恒佳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肖才孝是绿南村最早种植黄桃的人。今年,他种植的132亩黄桃迎来丰收,预计总产量达50万斤。“我们果园管护技术成熟,亩产接近3800斤,远超普通水平。”肖才孝介绍道。
为打开销路,肖才孝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同时开展线下批发零售。“今年雨水充足、气候好,黄桃个头比去年大,大部分果子有半斤重,品相更好。”更让他高兴的是,农场的发展还惠及乡邻,疏果、剪枝、采摘等环节每年可为周边村民提供超过500人次的季节性务工机会,让村民务农、务工两不误。
黄桃
绿南村的蓬勃发展是大关黄桃产业兴村富民的缩影,目前该村已有200余户农户参与黄桃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亩产达2000余斤,种植户户均年收益约2万元。“我们正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帮助更多农户提升种植管理水平,推动黄桃产业提质增效。”对黄桃产业的发展,绿南村党总支副书记肖兰信心满怀。
金海村采摘黄桃
产业的活力在田间地头,也在销售市场。在天星镇集市,村民王祥莲的摊位前顾客络绎不绝。“家里种了一千多棵桃树,零售能卖到4到6元一斤,一天下来能卖两三百斤。”在当地,像王祥莲这样通过零售获得更高收益的农户越来越多。
单个黄桃称重
而在翠华镇金海村,黄桃种植户张志雄则探索着特色经营之路。他家的20亩黄桃今年首次挂果,销售方式主要采用客户进园自行采摘模式,“让顾客亲自来体验采摘乐趣,既能保证桃子的新鲜,又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一举两得。”
在天星大桥上售卖黄桃的农户
目前,大关已种植黄桃3000余亩,主要分布在天星、翠华等乡镇。从绿南村的规模化种植到金海村的特色采摘,黄桃产业已成为大关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销售渠道的持续拓宽,这片土地上的“甜蜜事业”必将结出累累硕果,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让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云南网记者 杨吉娟 通讯员 李娜 武琛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