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普洱,你们可以“象”这样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
其设立旨在唤起
公众对野生大象生存环境的关注
普洱市是亚洲象在
我国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普洱市境内监测到的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
一面,是千万名守护者的坚定守护
一面,是205个生命的温柔回响
↓ ↓ ↓
普洱境内亚洲象小档案
我们栖息在普洱这里:亚洲象是亚洲大陆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洱市是亚洲象在我国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主要分布于思茅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我们在普洱种群数量:近几年,在普洱市监测到的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同一天监测到205头。近段时间,相关部门监测到的数量是118头。
刁发兴/摄
以大象之名:205个生命的温柔回响
在月光尚未完全隐去的黎明,我庞大而温柔的家族,已悄然踏上那沾满露珠的林中小径。我们轻柔的脚步碾过落叶,发出簌簌声响,在寂静的山野间显得格外清晰。
何有刚/摄
远处山道上,监测员骑摩托的身影一闪而过——他们是我们古老家园里新诞生的守护者。他们借助无人机与App,织就了一张无形的守护网。当我们的行踪被指尖标记在数字地图上时,村寨的炊烟才袅袅升起。
曾经,普洱的山林是我们唯一的“粮仓”,但季节的轮转有时会让林间“盛宴”变得稀少。饥肠辘辘时,远处村落飘来的玉米与稻谷的清香,对我们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如今,当我们庞大的身躯靠近人类田园时,总会被一种温暖的力量温柔导引——村民们在收到监测员“象群靠近三号箐沟”的预警后,默契避让,还用双手在群山间开辟出连绵数百亩的丰饶之地:那里象草如浪翻涌,棕叶芦随风轻吟,还有甜蜜的菠萝与芭蕉点缀其间,那是专为我们设下的盛宴长廊。
何有刚/摄
在这片土地上,生命的纽带坚韧而深沉。不远处,吃饱喝足的家人们轻扇耳朵,仿佛在编织欢声笑语。新生的幼崽正努力用稚嫩的鼻子卷起青草,那样子可爱极了。天气稍热,我们在泥潭里嬉戏打闹,在碧波荡漾的河湖中游泳,再到森林里安稳地睡个午觉。我们目睹监测员在寒夜中放飞无人机,热成像的屏幕在星光下闪烁;我们感知巡护员在密林边缘投下的甘甜甘蔗,那是对我们足迹的深情慰藉。
江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夜幕四合,我们家族再次踏上归途。星光如碎钻般洒落林间,205位家人安然漫步于普洱的山水之间,人类的灯火也在不远处温暖守候。
我们悠然的脚步,将继续丈量这片充满理解与回响的土地。每一次穿越公路时人类为我们暂停的车流;每一片因我们享用而被补偿的庄稼地,都是人与自然共生传奇的生动注脚……
以人类之名:千万名守护者的坚定守护
守护人象安全,“人防+技防+物防”。近年来,普洱市通过建立专业监测员预警机制、完善物理安防设施、强化公众宣传教育等系统性措施,创新探索人象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何有刚/摄
普洱市积极探索人象共处模式,聘请监测员对亚洲象进行预警监测就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亚洲象监测员杨忠平告诉记者:“我们监测到哪里有亚洲象出现时,会第一时间把预警信息在手机App上发出去,通知群众不要到亚洲象活动区域劳作或捡野生菌。”
记者从市林草局了解到,我市目前有两支亚洲象预警监测队伍,分别是专业护象队和地方监测员,其中:专业护象队25人,地方监测员82人。硬件方面,目前配备有40架无人机,普洱市正通过“人工+无人机”的方式对亚洲象进行跟踪监测。
卢磊/摄
除此之外,普洱市还通过在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加装太阳能路灯、设立安全警示牌、搭建防护栏,不定期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醒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注意防范亚洲象。
何有刚/摄
人象和谐共生,完善保险理赔机制。目前,普洱市正不断完善保险补偿机制,2023至2025年期间,普洱市年均投保2900万元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三年共计8700万元。2024年,普洱市共补偿野生动物肇事2668.05万元,其中涉及亚洲象的补偿2350万元,占88.1%。
何有刚/摄
人与自然共生密码,喝着咖啡看象群。普洱市是我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亚洲象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咖啡与亚洲象在一起,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大象精品咖啡庄园。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8月8日16时20分许,在位于思茅区六顺镇的大象精品咖啡庄园对面,经过数小时休憩的野生亚洲象群现身种植区觅食。这让庄园里的游客惊喜不已,他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起珍贵的画面,更有游客把咖啡端到观象台,体验着咖啡醇香与野象生态行为观察的双重享受,生动诠释了生态旅游中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场景。
这座集文旅、研学、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咖啡庄园,凭借亚洲象特色资源,吸引了全国游客。截至今年8月,已接待游客3万余人……
唐瑞/摄
这便是我们
心之所向的普洱
一个让生命长河
奔涌不息、温柔缠绕的故乡
一个野生亚洲象与人类
和谐共处的鲜活范本
作 者丨李宗艳 何有刚 赵伟 王正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