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图片频道 >> 时图 >> 正文
【显影中国】“漓江之肾”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9日 11:40:06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显影中国】“漓江之肾”的守护者

“看,这就是大茨藻,适合在水环境好的地方生长,有净化水质作用。”正在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巡护的秦金福一边拿着大茨藻,一边向巡查队员进行介绍。

秦金福(右)在讲解大茨藻的作用。

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漓江之肾”,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

每天,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秦金福会和队员们一起在园区内进行巡护,对违法行为进行劝阻;对到湿地公园旅游的游客进行宣讲,让他们在欣赏湿地美景的同时,提高保护好湿地环境的意识,共同守护好“漓江之肾”。图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园内巡护。

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秦继华在公园内取样。

“我们每个月都对湿地公园的水质进行监测,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到湿地公园水质情况。”秦金福说。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种植了乌桕树和华克拉莎、水龙、狐尾藻、芦苇等本地树种、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为湿地提供养分,起到净化水质和固碳的作用。图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秦继华在进行水质取样检测。

目前,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有290多种,动物有3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是白鹭,作为“地球卫士”的它们,有“生态环境监测鸟”的美誉。图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种植的本土树种乌桕树。

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副主任秦金福(左)和工作人员乔要伟在观测白鹭动向。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多部门联合对湿地公园进行了治理和保护,安排专项资金清理湿地公园里影响水生态环境的植物;开展退耕、退塘还湿工作,还湿面积超2200亩;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行为,拆除捕鸟网;清淤疏浚河道2公里;还种植了荷花、水冲、茭白等植被,丰富了湿地水生植物。图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内种植的本地水生植物。

随着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为了做好湿地公园宣传保护工作,湿地公园联合周边学校和村镇不定期开展保护湿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宣传活动,组织学生、群众到湿地公园进行研学、开展趣味活动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更加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图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石定法在湿地科普教室为学生们介绍湿地情况。

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经过种植有华克拉莎的监测点。

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观测点用午餐。

“希望大家来湿地公园旅游的同时,和我们一起保护好环境,让我们共同保护‘漓江之肾’,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秦金福说。图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撑船在公园内巡护。新华网 刘君/文 梁永健 莫培矩/图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