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图频道/ 云视觉
悠悠古道之云南昭通松林驿
2018-04-26 15:46:12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魁星阁。

雕琢精湛的老门楼。

鸟瞰松林驿。

乡饮介宾匾。

文昌阁。

据说,全国有168个名叫“松林”的村子,但沾益区花山街道的松林村,绝对是个值得你去看看的“松林村”。

拥有近万人口、村中有一百多个姓氏,这个“百家姓”村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据说还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松林村,又称黑松林、松林驿,皆因这里曾经是一片森林而得名,松林村曾为秦开“五尺道”进入大西南的必经“松林驿”、南宋保佑四年(1256年)所设“普鲁吉堡”、明天启五年(1625年)始筑土城、清咸丰元年(1855年)才加固完整,可谓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古镇,2016年进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不论你是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走亲戚的朋友,只要走进松林驿,就会被这里拥有浓厚的历史底蕴而保留着纯朴民风的村民所感染,你会看到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松林驿,历经时间的洗礼,今天仍然古貌依依。散发着沧桑韵味的古老民居随处可见,昔日宽阔的马店,如今被改成了杂货铺。在如今的松林村,依然保持着古城浓郁的商业传统:以魁星阁为中心,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围成了松林熙熙攘攘的街道。从瓜果蔬菜到生活用品,从理发修鞋到手机专卖,在松林村,人们不用走出村寨,便能完成基本的生活采购。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松林驿唯一保留下来没有被修过的老屋田家大院,一座雕琢精湛的木结构门楼展示了老院子曾经的辉煌,四合院结构的老屋木雕门窗也都破败,左耳房已经被拆除建成现在的砖头水泥二层小楼,在屋内的墙脚我们发现在一块写有:道光十四年特授曲靖府沾益州正堂加五级纪录六次李为“乡饮介宾”匾,在匾的正中空心雕刻着“皇恩”二字,同时还有一块嘉庆年间的100寿字匾。80岁的胡建良老人告诉我们,他虽然没上过学堂,但他识得字,而且收藏了很多古书,说起松林驿的历史他如数家珍。始建于乾隆48年文昌阁与魁星阁相映成趣成为松林驿道上标志性建筑,2次被毁的文昌阁,2004年在原址上重新建成,只是现在的砖混结构的文昌阁,跟原来土木结构的文昌阁相比少了很多韵味。

松林村在清代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的抄本《沾益州志》里有记载:“松林驿土城,在州北二十里,明天启五年,巡抚闵洪学檄都司王聘选建,周三百丈,高二丈”。又载:“松林废城在普鲁吉堡,天启五年,巡抚闵洪学檄都司王聘选百户,唐三祝督建,高二丈,周三百丈,建楼二开四门今圯”。又:“城墙外侧用砖石砌筑,内侧用泥土夯城,外侧垂直状,下宽上窄,内侧呈斜城状。驿城有四门,南北门为古驿道通道”。

松林村历经沧桑,仍留存了东、南、西、北四道古城门与魁星阁、文昌阁(西门楼)、观音寺、月牙井等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代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的古建筑——魁星阁现仍矗立在松林村中引人注目,它在清代嘉庆年间重修,民国年间又修葺,1998年3月维修时将屋面的青灰色陶瓦全部换为陶制黄色琉璃瓦,魁星阁高14.5米,东西长10.4米,南北宽9.8米。底层是东、西、南、北都交汇贯通于此的过街楼形式,此建筑形式的三开间又具有门洞式牌楼建筑的特点,东边底层中间有一楼梯直达顶层。魁星阁内是供奉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的神像。此魁星神像多为文人所崇祀,建此魁星阁在松林村中是希望当地多出文人学士此文化理想而创建,是倡导良好文风民风的标志性建筑。南北走向的古驿道从魁星阁下通过,东西走向的道路也从阁楼下面通过,红军当年曾从阁楼下面的门洞通过。如此造型优美独特和多用途的魁星阁,云南省内都罕见。

从空中看,以魁星阁过街楼洞为中心,辐射上大街、下大街、南横街、北横街、刘家街、罗家街、禄家街、口袋街等古街巷与冯家大院、丁家大院、禄家大院等古宅院。让古镇街道布局酷似一个“卅”字或“丰”字。楼阁、庙宇、民居、商铺、客栈都是临街而建、聚而不挤,以属相为赶街日的传统集市与古镇同龄,熙熙攘攘的商味至今浓郁,故西门外修复后的回龙砥柱坊刻有署驿事平彝典吏金世昌所题“四界牛羊归夕照,万家烟火乐春耕”的对联。

昭通日报 记者 杨学荣 文/图

 

责任编辑: 吴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