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图频道/ 云视觉
清明云南大海草山一夜“白头”
2018-04-10 15:11:05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清明节前后,正是绿柳扶苏、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的仲春时节。《岁时百问》对清明一词作如下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岁至此时,往往意味着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可是今年的清明节,会泽的大海草山等地却受冷空气影响下起了雪。一夜之间,草山便从阳光明媚的春天穿越回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天。

站在草山上放眼望去,顿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之感:天上风云变幻,山上云雾蒸腾,真难分清楚哪里是天,哪里是山;树木披珠挂玉,演绎着高原特有的雾凇盛景;牛羊在风雪中寻觅裸露的草芽,挂着两圈“高原红”的大妈在牛屎粑粑生成的火堆旁,把洋芋刮得金黄金黄,静候游客。

怕冷的捂在被窝里,好摄影的站在草山上。捂在被窝里的,不一定悟出真理;看草山美景的,自己也站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于是,朋友圈里便由前段时间的晒花,转晒雪花,一时间清明雪景图铺天盖地。有网友调侃: “老天爷真任性,一秒入夏,一秒返冬,4月4日还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4月5日就成了你是风儿我是沙,灰头土脸闯天涯,4月6日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找棉裤。”更有网友惊呼:“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流传千年的农谚也要被颠覆了吗?”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这句农谚的意思是清明、谷雨节气之后,气温升高,霜雪天气渐少甚至绝迹,直至冬天来临。然而这一流传千年的农谚也有其适应性,并非年年如此,也不是处处适用。如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黄河流域,此时已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东北的某些地区却时常雨雪霏霏;同处会泽,城区只下了一点蒙蒙细雨,大海草山、念湖等地却雪花飘飘。于是智慧的劳动人民又在这句谚语的后面加了几个字,便有了“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的新说法。这也体现了我国地貌复杂、气候立体等诸多特点。

置身草山,看清明节雪景,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王莉/文 李晟/图(曲靖日报)

 

责任编辑: 吴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