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图频道/ 云视觉
滇戏窝子——鹤庆
2018-01-25 10:43:38   来源:大理日报
分享至:

  2017年1月2日,鹤庆民间滇戏艺人在表演。滇戏,明代以后由内地传入。此戏传入后,一直为白族人民所喜爱。滇剧的表演善于刻画人物和富于生活气息。

  伴奏的滇戏艺人。业余爱好者和民间艺人组成的临时表演队伍中,一个人往往身兼数职,刚下舞台连妆都来不及卸,就要忙着帮助伴奏。滇剧伴奏多以胡琴、唢呐、锣鼓打击乐器伴奏等为主。

  滇戏艺人罗银祥在伴奏。罗银祥是鹤庆有名的老戏骨,2016年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受伤,只能一直坐着帮同伴们伴奏了。

  一位小朋友和表演者合影。虽然滇剧具有很高的艺术形态,但欣赏滇戏仍然需要“解码”,新生一代往往不能理解其内涵,而只被表面、新奇的东西所吸引。

  自带板凳观看表演的群众。滇剧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在农村草台演出,形成民众带上自家的板凳来观看的习惯。

  滇戏艺人人在临时简易后台化妆。任何事物都有兴盛和衰败,不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会滇戏表演的人越来越少,滇剧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也有了衰败的迹象。

    2017年1月2日,鹤庆县城茶马古道广场,滇戏艺人在进行春节文艺表演。这样的表演,多由滇戏民间艺人和业余爱好者临时组成,或“正式”,或即兴,总能吸引群众驻足欣赏,但这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高龄化,面临传承乏人的困境。

  滇戏,明代以后由内地传入。此戏传入后,一直为白族人民所喜爱。新中国成立前,在鹤庆就有专业的滇戏班子,鹤庆是云南有名的“滇戏窝子”。新中国成立后,大理还成立过鹤庆滇剧团。滇戏在大理一度很活跃,受各族群众的欢迎。

  滇戏的流行与白族本主崇拜密不可分,大理原住居民人数最多的是白族,有本主崇拜习俗,各村寨都有本主庙,庙内均有戏台,逢年过节特别是本主节都要唱戏。

  滇戏剧目不仅取材于传统汉族历史故事,同时兼有本地白族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蝴蝶泉》、《望夫云》、《金桥银桥》、《杜文秀》等等。经过多元文化的融合演变后,区别于传统汉剧,滇戏已具有了自己的地方民族特色。

  然而,近年来,这一传统戏剧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囧境,创作、表演和欣赏的主体人群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乡土文明的崩塌似乎不可逆转,令人担忧。

      大理日报 洪松平 文/图

 

责任编辑: 吴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